市疾控中心提醒:

春季尝鲜,食用野菜需谨慎

(2024年03月14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地回春,万物生长,各种野菜竞相长出,人们常常采摘一些野菜尝个新鲜,丰富餐桌。但如果采食不当,容易引起中毒,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提醒市民,日常生活中人们对野菜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第一个误区是野菜营养价值更高,多多益善。其实,野菜在营养成分上与普通蔬菜相比并没有显著的差别,不存在营养价值更高的问题。有些野菜本身是药用植物,少量食用或可获得一定的药用价值,但像普通蔬菜一样大量食用,有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很多野菜都属于寒凉性质,脾胃虚寒的人食用可能会损伤脾胃。第二个误区是野菜都是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其实,生长在野外的野菜并非都是无污染物的“绿色食品”。比如生长在高速路附近的野菜,容易受到汽车尾气、路边尘土的污染;公园、绿地、风景区的野菜,容易受到除虫剂或除草剂的污染,这些野菜在食用的安全性上存在较大的隐患。第三个误区是野菜的苦味儿能“去火”,而且“越苦越去火”。其实,野菜的苦、涩口感通常来自草酸和一些生物碱,虽然吃起来好像口感独特,但大量的草酸会影响其它营养素的吸收,有的生物碱甚至具有毒性。因此,不同的野菜需选用不同的烹调方法,有些可以直接食用,有些需要反复焯水后食用,还有的要晒干后食用。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提醒注意这5种情况:第一种是容易发生误认的野菜不要吃。许多野菜本身就是药用植物,比如蒲公英、鱼腥草、马齿苋等。也有些野菜与有毒植物很像,容易误采误食中毒,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第二种是受污染的野菜不要吃。野菜虽好,但是也要科学采摘,特别是要留意周边的生长环境。第三种是久放的野菜不要吃。久放的野菜不但不新鲜,营养成分也会减少,味道会很差。第四种是不要把野菜当主菜吃。例如,长期大量食用蒲公英可能导致胃肠道反应,包括腹泻、恶心和呕吐。第五种是光敏体质的人不要吃。荠菜、香椿、马齿苋等野菜都是光敏性食物,食用后会增加人体对紫外线的吸收,吃完后晒太阳极易诱发日光性皮炎,光敏体质的人更容易中招。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出现不适症状要马上停食、催吐,症状严重者必须立即送医院或拨打120紧急救治。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路欣 通讯员 陈婕 赵忠俊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