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莹
通讯员 李南
2021年5月,高密市民王先生转租的会所顶棚漏水,积水泡坏了大量财物,因费用问题与物业产生纠纷。王先生多次通过网络、热线等方式要求物业赔偿,社区干部及网格员参与协商未果,慕名找到高密市人大代表、密水街道代表调解工作室主任周波调解。通过多方调查,固定证据,周波组织社区、物业、法律顾问、网格法庭法官等召开分析研判会确定化解方案,同时采取“面对面”“背靠背”的调解方法,巧妙化解了双方心中怨气,最终促使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
20多年来,像这样深入一线参与调解的场景,周波不知经历了多少次。他公正、公平,以理服人,累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000多起,化解陈年疑难矛盾纠纷400余件,先后被授予“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全省人民调解能手”“全国人民调解能手”等称号。“周波调解工作室”也被群众誉为纠纷的“小诊所”、矛盾的“终点站”。
调解办法多,巧解心中锁
“我不光是密水街道的人民调解员,还是高密市人大代表。”见到记者,周波非常自豪地亮出另外一个身份,“人大代表就是一座桥梁,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人民群众,我20多年专注调解这一件事,最大的心得就是,只要心里装着老百姓,用好公平公正这杆秤,群众就信服你。”
对于如何迅速化解矛盾双方“心结”,当好一碗水端平的“和事佬”,周波总结多年的调解经验,创出了自己的秘招:“急、缓、稳”三字原则,“彼此退让法”“以静制动法”“趁热打铁法”“感情投入法”多种方法,“四调联动”“多调对接”“信访听证”诸多招数,灵活多变的调解技巧让周波做起群众工作来得心应手,很多当事人怒气冲冲而来,握手言和而去。
群众无小事,冷暖挂心头
去年2月,密水街道家园小区4户业主家中的污水下水管道堵塞近2个月,群众生活不便,街道办事处找到了周波进行协调。
周波第一时间上门与小区物业、居民进行对接,通过分析研判,周波制定出两步走的解决方案。首先借助疏通力量再努力一次,若疏通不开再做一楼业主工作凿开地面更换管道。紧接着周波与4户业主对接,达成了利用10天时间由业主、小区物业办、社区网格员寻找专业人员轮流进行管道疏通的意见。10天过去了,所有回复是办法用尽,还是通不开。
周日一大早,周波带着提前联系好的高压水车到达小区,经过3个多小时的努力终于通开了下水管道,并垫付了1200元的疏通费。在场的网格员抹着汗说:“干调解员真不容易,不仅搭上休息日,还得垫上钱……”周波回答说:“我们干调解的,就得有把群众当家人、群众的诉求当家事的劲头”。
职责记心中,拳拳为民情
为了将调解工作做深做实,周波自费订阅了《人民调解》等刊物,通过“学习强国”平台等渠道学习各种调解技巧和知识。他每天值守密水街道人大代表工作联络站,将“替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作为工作目标,总结自己20多年的基层调解经验,形成了56本50多万字的调解笔记,多次在高密“信访大讲堂”“网格化服务管理暨网格员培训会”等会议上作经验分享。今年以来,他主持召开信访公开听证会7次,为群众解决复杂信访矛盾和处理政务热线70余起,调解老人赡养、邻里楼道堵塞、经济纠纷、物业管理等问题30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