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窦圆娜
在奎文区北苑街道金都社区,社区里的“匠心工坊”,主打“小维修、小手工、小美食”,不仅解决了社区居民小修小补的问题,还定期为居民“送岗位”、给失业人员免费“充电”,实现家门口就业。“社区提供的就业平台离家近、门槛低,我只是把以前的手艺重新拾了起来,家里也多了一份经济收入。”在“匠心工坊”,正为小区居民提供磨菜刀、磨剪子等便民服务的周先生说。
金都社区“匠心工坊”是我市人社部门积极创新“社区微业”行动计划、构筑社区就业创业“微项目”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我市人社部门以推进国家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为契机,积极探索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充分发挥社区联系服务群众末梢神经作用,推动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向社区居民延伸,构建起以党建为引领,以微阵地、微服务、微项目、微培训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微业”服务新格局,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人人有活干,人人有钱赚”。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标准化就业服务站,构建“一心多点、全域覆盖”的基层就业服务网络,目前全市已开工建设标准化就业服务站115个,实现就业服务镇街全覆盖。全力开展就业服务进社区活动,打造“一站式”社区就业服务窗口。充分发挥部门专业能力和社区优势,组建以人社部门“就业服务专员”为主体,社区书记担任“首席就业指导师”、社区干部担任“就业创业指导员”、社区工作人员担任“就业需求调查员”的“1+N”社区微业服务团队,社区就业创业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我市不断创新拓展“微服务”,用好就业“组合拳”,探索能有效促进居民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创业的新路径。在潍城区南关街道仓南街社区,社区工作人员化身“带岗主播”通过抖音号进行直播带岗,并同步将直播岗位发布到居民微信群,免费为辖区内外居民群众送岗位、送服务。打造了线下“就业小广场”,在社区居民休闲娱乐、摆摊买卖的人气场所,每月定期组织周围企业、商铺到社区开展招聘活动。同时,针对年龄偏大的零工群体,在社区“人社+”驿站新设置“零工就业信息栏”,实时更新维护信息,平均每天帮助10人找到零活。
实施社区“微光计划”,我市人社部门集中推出一批适合社区居民就业创业的“微项目”,为初始创业者提供全力支持。目前,全市已开发“小贩经济人”“综合维修师”“工艺手造匠”“园林美化师”等特色创业项目120多项。搭建以“社区工场”“社区工坊”“社区工友”创业联盟为主要内容的“社区三工”创业平台,实现“出门就有就业机会,身边都是创业资源”。
针对部分劳动者文化素质不高、专业技能单一等突出问题,市人社部门探索建立社区就业培训机制,不断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搭建“培训直通车”,将社区打造为技能培训前沿阵地,为社区居民提供家政、维修、面点、电商等特色技能培训,培训鉴定合格的发放技能鉴定证书,推动社区居民向实用技能人才转变。实施“能工巧匠带训”,打造“能工巧匠工作室”,培养特色技能人才。今年以来,已培养特色人才12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