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百姓“饭碗田”

——大家洼街道聚力书写耕地保护“大文章”

(2024年04月10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于菲
  眼下正值春耕春种时节,在滨海区大家洼街道的广袤大地上,随处可见农人忙碌的身影。耕地、铺膜、播种……万象“耕”新,一幅忙碌有序的春耕图景正徐徐展开。
  近年来,大家洼街道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将耕地保护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抓好落实,打好监管、宣传、巡查“三张牌”,聚力书写耕地保护“大文章”,守好百姓“饭碗田”。
  “我们按照集约节约用地原则,在土地流转基础上,组织村委和种粮大户对耕地布局重新规划,最大限度实现道路集约、沟渠集约,做好耕地流入后勤保障。”大家洼街道乡村规划建设监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管永梅告诉记者,大家洼街道盐碱地资源丰富,街道还通过深挖盐田、未利用地复垦潜力,组织各村对现有废弃坑塘、盐田进行土地整理,逐步优化土壤复耕能力,为下一步耕地流入做好储备,实现“小田”变“大田”、“碎田”变“整田”、“良田”归“粮田”。
  近日,记者在大家洼街道西周疃村种粮大户袁方的晒粮场看到,收获的玉米整齐划一地摆放着。“这处晒粮场是我们跟街道申请的农业设施用地。”西周疃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袁训波告诉记者,他们严格按照设施农业用地备案制度,通过街道考察、调研,从申请到修建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切实解决农民的实际困难,有效保证村里种粮大户的晒粮需求。
  大家洼街道严格审批报备制度,各村“凡动土、必上报、严审批”,对符合要求办理设施农用地的,严格按照用一补一的原则补充同等数量和质量的耕地,确保现有耕地一亩不少、新增耕地一亩不假、乱占耕地一亩不让,把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为了实现耕地保护入村、入户、入脑、入心,大家洼街道还科学制定了街道耕地示范示意图,让保护有“图”可依、有“理”可循。
  记者在园子村会议室看到了这张示意图。“在这张图上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一目了然,让干部群众知晓哪些区域不能乱占,确保乡村建设不踩占耕地这条‘红线’。”园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朱同贞告诉记者,村里还通过发放耕地保护明白纸、悬挂横幅等多种形式开展耕地保护主题宣传活动,全方位多维度扎实推进耕地保护和整治工作。
  耕地保护严起来、督察执法硬起来,群众的“饭碗田”才有保障。大家洼街道充分发挥村级田长和网格员的作用,加强耕地保护巡查,定期开展设施农业用地“回头看”工作,对存在不规范行为的立即进行整改。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动态监测,大家洼街道采取“人巡+机巡”相结合工作模式,在全辖区为基本农田安装了“哨兵”。
  “我们搭建了全辖区的智慧城乡数字化治理平台,为每一块耕地农田都装上了‘千里眼’‘顺风耳’,通过卷帘影像对比等方式及时发现破坏耕地的行为,确保各村动土情况实现24小时全覆盖监测,让全街道每一块耕地都在精确的监测范围之内,坚决向破坏耕地行为‘亮剑’。”大家洼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厉彦刚告诉记者,如今,“护好耕地、守好粮仓”已成为全街道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去年,街道还获得“2023年度市级耕地保护激励镇街”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