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2024年04月27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敏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正确政绩观是为政之德、从政之道、施政之要,决定着党员领导干部采取什么样的事业态度、追求什么样的政绩目标,党员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因此,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理念  明确“政绩为谁而树”
  党员领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必须自觉站稳人民立场,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明确“政绩为谁而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员领导干部要主动从群众角度思考问题,切实尊重民意、维护民利,以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提升人民幸福指数,共享时代发展和国家发展带来的红利。同时,明确政府干预和群众自主的边界,属于人民自主管理的要不越位、不包揽、不干预,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切实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贯彻落实到位,以共建共享凝聚民心、汇聚力量,切实将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真正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立足实际务实笃行  明确“树什么样的政绩”  
  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岗位职责不同,树政绩的要求和侧重点也应当有所不同。GDP快速增长是政绩,生态保护和建设也是政绩;立竿见影的发展是政绩,打基础、作铺垫也是政绩;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是政绩,解决民生问题也是政绩。因此,“树什么样的政绩”并非千篇一律,要根据各自实际工作,积极履职担当作为。但不论“树什么样的政绩”,都必须明确树政绩是要树真正的政绩,是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而非片面的“政绩工程”。所以,“树什么样的政绩”必须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在“求真”上下功夫,在“务实”上做文章,从实践出发、人民出发和长远出发,统筹兼顾,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自身应有职能,真正创造出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优良政绩。
坚持知行合一强党性  明确“靠什么树政绩”  
  解决好“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关乎政绩的实现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在“真”字上下功夫,真正为人民群众办正事、干实事,这是每名共产党员干事创业的行为准则,也是正确政绩观落实到行动上的基本前提。所以,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推动发展创实绩,就必须从根本上知党性、强党性,真抓实干,做到知行合一。党员领导干部要不断加强党性锻炼,提升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将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并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勇于自我革命,严明纪律底线,始终秉持清正廉洁作风本色。同时,坚持问题导向和久久为功,接续奋斗不停歇,锲而不舍抓落实,一张蓝图绘到底,切实学好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真正解民之所忧,干到群众心坎上,创造出实实在在的政绩,凝心聚力夯实社会发展基础。
   (作者单位:中共诸城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