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窦浩智
通讯员 张磊 刘宁宁 文/图
“只要天气好,基本上每天晚饭后都出来走走。在我们这里,晚上能做的事情可太多了,看昌乐大舞台演出、看篮球比赛、看电影、跳广场舞、唱歌……我们的不同文化需求都能得到满足。”日前,家住昌乐县宝都街道流泉公寓的宋女士向记者说,“我家距离附近的文化广场不远,步行六七分钟就到了。”
宋女士提到的文化活动里,“昌乐大舞台 人人都能来”全民才艺展演活动是昌乐县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精心培育打造的一个贯穿全年、常态化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从城区到乡村,一场场晚会现场的旺盛人气,让昌乐的夜晚充满了文化气息和欢声笑语。
8月初的一天晚上6点多,昌乐县五图街道业乐官庄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已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一场由群众当“主角”的文艺演出拉开帷幕。从晚上7点一直持续到10点,长达3个小时的演出,汇集了周边南郝、毕家庄、马家龙湾等10多个村的“文化能人”和各方群众前来“相会”,400余名群众在现场观看,演出还通过抖音平台进行了直播。
依托县、镇、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昌乐县设置县城主舞台1处、镇街分舞台10处、村级流动舞台多处,从4月至10月,计划开展活动340余场,让群众从“观众”变“主角”,变旁观者为参与者,在参与中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走,上夜校去!”时下,形式多样的夜校课程让昌乐县的青年们在业余时间有了新追求、好去处,去夜校学习正成为人们“夜生活”的新潮流。
夜幕降临,在昌乐县青少年宫,教架子鼓的老师徐瑞明一边举着鼓棒,一边对学员们说:“架子鼓不仅是一种乐器,它更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这堂架子鼓课程,是昌乐县青年夜校开展的众多课程之一。与常规课堂不同,在这里学习的学生来自各行各业,年龄从18岁到38岁不等。
“夜校推出的丰富课程非常适合年轻人,我之前就对架子鼓感兴趣,听说夜校有相关课程就马上报名了。”第一次参加青年夜校的秦鹏说,对他而言,夜校是“充电解压神器”,可以释放身心、学习技能。
“青年下班、夜校开门”。目前,该县已开设舞蹈、编程、架子鼓等课程6项、18期,吸引青年人300余人次入校学习,打造“夜校夜生活 常来昌乐过”的浓厚氛围。
在昌乐,新时代文明实践“夜模式”的解锁方式还有很多,比如,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读一本好书……
在乔官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灯光在夏夜的晚风中显得格外明亮。“书香润心 青春‘悦’读”读书分享会、“我在文明实践站读好书”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夜读”活动在这里接续开展,激发了群众的读书热情,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成为夏夜百姓纳凉“充电”好去处。
在这里,大家拿着自己喜爱的书籍,围坐一圈,轮流分享书中的片段及个人感悟,畅谈那些触动心灵的文字。他们分享的不仅有文学名著的精彩篇章,也有科普读物的趣味讲解、励志故事的感人分享,内容丰富多彩,让浓浓的“书香气”浸满了夏夜。
点亮群众幸福“夜”,打造美好生活新场景。昌乐县将持续聚焦群众需求,探索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夜间模式、假期模式、共享模式,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将精准高效的服务送到群众日常生活中,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夜模式”中持续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