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新”更“走心” 开启医疗服务新篇章

——潍坊市人民医院急救综合楼试运行

(2024年10月08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杰
     通讯员 韩星波

  健康是幸福的第一要素。让每一位患者得到最好的关怀和治疗,不负患者性命相托,作为服务全市及周边地区人民群众的大型三甲医院、综合类别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潍坊市人民医院急救综合楼自10月1日起开始试运行。
  据介绍,集门诊、急诊急救、医技、手术、重症监护等功能于一体的急救综合楼属于市人民医院扩建服务项目,总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积7.2万平方米,规划床位数600张;地下面积5.3万平方米,规划车位数980个。该项目于2022年7月开工建设,2023年7月封顶,2024年10月1日试运行,历时两年零三个月,再次见证了潍坊市人民医院速度。
  当天,记者走访现场,进一步了解患者在这里会得到怎样的就医新体验。
  功能完善 布局合理
  步入门诊大厅,一面宏伟的文化墙映入眼帘,它以潍坊市的标志性建筑为背景,诉说着这座城市可歌可泣的故事。文化墙中心嵌入的乐道院图像尤为显眼,让人不禁感慨万千。
  正在大厅候诊的李女士告诉记者:“以前我来医院看过病,那时候的环境和现在相比,真是大不一样。现在的新楼建得美观大方,一进来让人感觉特别舒服。”
  这是一座由地下3层、地上5层裙房及13层塔楼组成的单体建筑,整个建筑呈现模块化、系统化科学布局,各部分功能分区明确而又联系紧密。
  地下室主要功能为停车场及DSA区域;裙房每一层由医疗主街将整个裙房分为东西两区,东侧为诊区,西侧为医技检查区。其中,一层是门诊大厅、急诊大厅、EICU、120指挥中心,二层为放射科及各科门诊,三层为检验科、中医科及各科门诊,四层为B超检查及各科门诊,五层为手术中心及各科门诊;六层至十三层为标准病房区,以中间电梯厅为轴线,将主楼分为东西两个标准病区,每个标准病区配备有护士站、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备餐间、开水间、病房等功能房间。
  优质医疗 精准服务
  就医体验如何?正在等待检查的王先生感触颇深:“之前看病需要楼上楼下地跑,浪费时间不说,还特别累。现在可好了,‘足不出楼’就能完成所有的就医流程。”
  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让患者在这里享受到更优质、更高效、更满意的诊疗服务。
  急救综合楼最大限度优化医院资源配置,使患者“足不出楼”即可完成门诊、检查、住院,打造优质无障碍就医体验平台。
  诊区与相关检查区采取就近同层原则,减少患者上下穿行和电梯等候,就诊等待时间可缩短1倍以上,检查等待时间缩短5倍以上。每个区域均有独立的候诊区,全楼共新增候诊椅、陪护椅超2000个,患者候诊舒适度极大改善。每个区域单独配有护士站,配备气动物流,患者在护士站即可完成抽血和运送。
  另外,为解决医院目前急诊急救和门诊医技用房面积紧张、扩展空间有限的问题,将院区内部的诊疗用房做了初步的整合梳理,提高了医院的诊疗效率。
  让患者体验更优质的医疗服务。门诊新增12个诊区105间诊室,布局以器官、部位、学科系统划分,方便多科室医生为疑难患者集中讨论诊断,以获得最佳最科学的治疗方案。急诊就诊环境全面升级,整体面积扩大6倍。楼内整合急诊内外、神经内外、创伤、卒中、120等10余个专业及中心,急诊急救相关专业、检查均在此区域内完成,大幅压缩抢救时间,使患者得到全面、及时、高效的一体化救治。
  同时,门诊环境改善,就诊布局、流程更合理;急诊急救服务升级,打造全新的胸痛、卒中、创伤等六大中心,守护全市人民生命绿色通道;改善医技科室布局规模,打造学科发展优良平台。
  各楼层均设有自助报到一体机,新增设备59台。新增人脸识别就医功能,将智慧化与医保电子凭证深度融合,实现“全流程人脸识别无感就医”,有效解决因忘记带卡、忘记密码、卡遗失等造成的就医困难,切实实现“适老化”应用。
  精雕细琢 为民情深
  温馨的诊区设计会缓解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宽敞、明亮、舒适的就医环境,明快的室内色彩会为他们带来全新的就诊体验。
  “病房里设施齐全,采光通风都很好,特别是护士站和医生办公室都近在咫尺,有什么问题都能及时解决,我在这里住院感觉非常安心。”家庭化的设计理念让张女士对新病房的环境赞不绝口。
  体验有尊严的舒适就医,急救综合楼在设计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围绕病人的生活进行精心推敲。比如,诊疗空间以白色基调为主,空间简洁明亮,并分割了治疗区和问诊区,注重私密性;病房区域以木纹色为主,注重家庭化的设计理念,照顾到了患者家属在护理过程中的需求,另外在病房中摆放了舒适的访客用座椅;多功能厅区域整体风格端庄大气,墙面整体使用木纹医疗板,顶面局部采用冲孔吸音板材质,起到吸音、减震的作用。
  “人”为本,“民”所向,以“人民”的名义,市人民医院将一如既往守护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