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春晖
今年以来,为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潍坊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党委立足学生实际,坚持“五育并举”,以“五心育人”党建品牌为引领,积极构建“党建+思政教育”“党建+专业建设”“党建+科学研究”“党建+管理育人”“党建+服务育人”五位一体的育人体系,将党的建设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积极探索育人新路径。
铸魂育人 引领青年思想航向
经济管理学院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强化思想建设,积极创新教育模式与方法,筑牢师生思想之基。
学院党委始终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组织开展党支部书记讲党课、教授专家讲学等活动,将思政理论与前沿知识深度融合,拓宽师生视野,让青年们深刻领悟党的初心与使命。
学院党委充分利用主题党日活动,先后组织参观“淌水崖水库教育基地”“潍坊市廉政教育馆”、开展“党建菁英 学思争鸣”系列知识挑战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坚持科学指引、坚定理想信念。同时,学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成立“红色风帆”思政教育专研工作室,定期召开课堂思政专题教研会,将思政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各环节,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专业认同与责任担当。
双轮驱动 赋能人才培养新引擎
经济管理学院党委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深度融入专业建设的各个环节,贯彻落实“科教融汇”理念。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党员教师带头开展市场调研与行业分析,依据社会需求,精准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以党建引领塑造师德师风,引导科研人员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定期组织教师参与政治理论学习与红色教育实践活动,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同时,学院积极开展“青蓝工程”,党员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帮扶,通过教学研讨、科研合作等方式,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打造一支政治硬、业务精、作风优、纪律严的专业教师队伍。
专项突破 驱动学术创新发展
经济管理学院党委积极发挥组织协调与思想引领作用,聚焦社会实际,勇挑时代重担,为科学研究工作注入坚定的信念。学院形成了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为引领,博士学者为中坚力量,广大教师共同参与的全方位、多层次科研队伍。
党建与科研有机结合,党员科研骨干率先垂范,突出问题导向,注重调查研究,积极推动理论成果转化。学院以新时代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发展研究院为依托,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更好服务地方发展。在“党建+科学研究”模式的有力推动下,学院科研团队先后发表核心期刊90篇,出版专著49部,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6项,王洪成教授执笔的《以区域品牌建设推动鲟鳇鱼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新华社《山东智库报告》收录。学院落实“科教融汇”理念,真正实现了党建引领科研创新发展,科研助力党的事业建设的良性互动格局。
精管善治 开拓教育多元创新路
经济管理学院党委将党的先进管理理念与学生管理工作深度融合,秉持民主管理理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广泛收集学生意见与建议。积极搭建多元沟通平台,开设“院长书记接待日”,开辟线上交流专区,畅通学生反映渠道,引导学生参与学院建设。
学院优化学生干部选拔与培养机制,注重考察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与服务意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学院还组织开展“党建引领,先锋闪耀”文明宿舍建设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党员、退役士兵、学生榜样引领作用,引导学生营造整洁、文明、和谐的宿舍环境。
暖心育人 构筑学生成长新动力
经济管理学院党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探索创新服务模式,积极构建“干部—导师—辅导员—教辅人员—校友—家长”六位一体倾心共育模式,成立“向阳花”辅导员工作室,通过主题党日、主题团日、主题班会、谈心谈话、社团活动等形式,了解学生需求。
充分发挥实践育人作用,以青萤志愿者服务队为依托,组织开展“传承沂蒙精神,奋进伟大征程”“赓续红色血脉,弘扬沂蒙精神”等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促进学子在实践中锻炼,以实际行动展现广大青年学生的使命与担当。充分发挥自身组织优势,搭建就业服务平台,拓展就业渠道,注重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定期组织就业政策宣讲会、职业生涯规划讲座、校友大讲堂,帮助学生明晰自身定位,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此外,党委积极组织党员教师访企拓岗,了解企业用人需求,组织专场招聘会,提供丰富求职机会。坚持资助育人导向,创新资助育人形式,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组织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开展经验交流分享会,担任资助政策宣传员,发挥朋辈引领作用。紧密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定位,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创新育人形式,丰富育人载体,积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人才培育体系,引导学生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