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宋玉璐 邵光耀
通讯员 高宁宁 王玉婷
当城市化浪潮裹挟着乡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基层民主如何跨越山水阻隔,实现“群众走到哪里,民主就跟到哪里”?青州市西南部的庙子镇,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许多村民迁到城区居住,有的山区村庄成了留守村,部分人大代表不得已变成“空巢代表”“飞行代表”。为了解决代表选举和履职不便的问题,拉近迁出群众和代表的距离,庙子镇以一座建在城区的异地代表联络站为纽带,用“异地投票站”“民生实事群众定”“旅游共富新决议”等创新实践,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系扎进群众的“急难愁盼”中,为新时代基层人大工作提供了鲜活样本。
站点跟着群众建 票箱随着选民走
3月20日“民情日”当天,建在青州市城区的“庙子之家”人大代表联络站的门刚开,就有人前来咨询:“闺女,我是咱庙子镇上庄村的村民,听说这儿能办养老认证?”值班代表段玉娥接过材料,登录政务服务平台,10分钟便完成了线上办理,随后段玉娥又翻开《民情日记簿》,认真记录下全过程。
这样的场景,放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庙子镇户籍人口3.9万,因山区发展受限,2.3万人常年流动在外,镇人大代表中36%迁居城区,“代表见不到选民、群众找不着代表”的困境愈演愈烈。
“过去开人代会,在城区工作生活的人大代表天不亮就得出发赶路,遇上雨雪天,只能‘望山兴叹’。”镇人大主席王华坦言。为此,庙子镇人大在青州市主城区建设了“庙子之家”异地代表联络站,组织常住城区的人大代表进站履职。
在这里,每月20日和每周三,镇人大组织驻站代表轮流到联络站坐班办公、接待群众,通过《民情日记簿》记录、转办群众反映的问题,让在外群众“找得到人、说得上话、办得了事”。
考虑大量选民在城区工作生活的实际情况,去年3月21日,庙子镇二十届人大五次会议,除了在镇区设主会场外,还在城区设分会场,人大代表和列席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参会地点,两个会场通过实时视频传输信号,同步听取报告、同步审议、同步投票、同步表决。
这次大胆尝试,早就通过了“试点”检验。四年前,庙子镇人大就在流出居民最集中的经济开发区设立了“异地投票站”,当天有1500余人在此参加了投票选举。
从“试点”尝试到全镇推广,异地代表联络站逐步实现了“代表服务跟进城,群众办事不回乡”,谱写了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探索新篇章。
民生实事说了算 民主决策暖民心
“咱们镇留守老人比较多,建设助老食堂为老人解决吃饭问题十分必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必须强化农产品安全速测,保障群众食品安全……”在庙子镇二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主会场和青州城区分会场,代表们“隔着网线”热火朝天地审议。
在这次会议上,代表们还对镇政府要干的民生实事进行了投票表决。王华介绍道:“民生实事票决制,就是指政府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提出民生实事候选项目,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以代表投票表决的方式确定后,交由政府组织实施,并接受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简而言之,就是群众“点单”、代表“定单”、政府“领单”、人大“验单”的为民办实事全新模式。
“很多群众虽然住在城区,但一直牵挂着家乡的民生问题。我们在联络站坐班的过程中,经常收到群众关于衣食住行等民生实事方面的需求。很多群众反映,年轻人大都进城务工了,在老家的老人看病养老很不方便。”庙子镇人大代表石玮告诉记者。
捕捉到群众需求之后,石玮开始“定单”,广泛征集群众建议,提出了关于建设医养结合体、促进庙子镇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建议。该建议在镇人代会上票决通过,也被列为庙子镇2024年政府民生实事项目。
人代会闭幕不久,镇人大迅速组织人大代表成立监督团,跟踪检查资金使用、工作进展、施工质量等情况。目前,30余名老人已经入住庙子镇卫生院医养中心,让他们在家门口就享受到高品质的就医养老服务。
“该模式把民主贯穿到了项目征集、论证、票决、监督等各个环节,提高了项目实施的科学化、民主化,有效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青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陈同洲总结说。
代表履职展风采 “旅游共富”见实效
人大代表既要听民声、解民忧,也要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当表率。
在庙子镇,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北崔崖村。整个村落依山傍水,一年四季流水不断,一派原生态环境。这片曾因交通闭塞“锁在深闺”的秘境,因一份人大决议焕发生机。
决议的背后,是20余名人大代表踏遍山川的扎实调研。庙子镇是青州市文化旅游产业重点乡镇,自然环境优美,文旅资源丰富。早些年,该镇“览山水画境·享美庙之旅”的文旅品牌初步打响,但仍存在一些发展困境。他们成立联合调研组,走村入户摸实情,围绕项目建设、宣传推介、品牌打造等提出高质量建议意见,为加快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镇人大的大力推动下,庙子镇二十届人大五次会议听取审议了镇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旅游共富”工作的报告。代表们积极发言、热烈讨论、民主表决,作出了关于推进实施“旅游共富”的决议。
在“旅游共富”决议推动之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天赐山红叶艺术节,因水而兴、因水闻名的北崔崖遇龙河景区,享丰收乐趣、品果实香甜的休闲采摘农场,居高山避暑、依悬崖露营的特色民宿等多个项目被盘活,“在乎山水在乎你”的文旅IP知名度不断提升。
人大代表苏兆海表示:“过去各景区单打独斗,现在镇人大牵线,各级代表率先垂范,在不同工作岗位上带动文旅发展、带动富民增收。仅用半年时间,庙子镇就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5000万元。”
想在前、干在前,庙子镇依托代表异地联络站,组织代表以坐班办公、视察调研、志愿服务、公益救援、就业帮扶等多种形式,开展各类履职活动,代表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如今,庙子镇的故事正飞出青山,“在乎山水在乎你”的文旅IP知名度不断提升,一张张“民生实事清单”变成百姓笑脸……这场发轫于大山深处的民主实践,以其蓬勃生命力,为新时代全过程人民民主写下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