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何 赛
通讯员 冯玉诚
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是当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今年以来,高新区充分发挥重点企业、重点产业的“链式发展”作用,加大以企招商力度,以“链式思维”优化布局产业集群,加速聚集资源要素,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能级,为民营企业创造更加优越的发展环境。
近日,在潍坊思博精工科技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赶制一批供潍柴使用的液压产品订单。将生产车间建在潍柴的“家门口”,思博精工看中的便是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能力和优质完善的产业链条。
“在这里,我们可以随时与潍柴进行产品技术沟通。产品的研发制造周期也由原来120天缩短到了60天。”公司技术部部长张振霄表示,企业毗邻福田、雷沃等客户,可以就近开拓市场。
在为潍柴提供有力支撑的同时,思博精工也借着高新区政策、服务的东风乘势而上,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产品由发动机零部件升级转变为高端液压产品,实现了企业的新旧动能转换。
“去年企业实现营收4.6亿元,这种良好的势头持续到今年,年初就接到了1.2亿元的订单。”潍坊思博精工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军说。
高新区投资合作促进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张晓庆介绍说:“高新区定向引进与产业链高度契合的企业,前期来区落户的思博精工不仅是潍柴集团的配套企业,在发动机零部件领域的专业能力也符合区域产业升级需求,像这类企业的引进,能有效推动区域产业的智能化转型与集群化发展。”
无独有偶,远在江苏省的南通大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将子公司山东聚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建在了北汽福田潍坊厂区半公里辐射圈内。这家专业为国内商用新能源气体发动机配套生产汽车线束、新能源充电设备以及连接系统的企业,紧跟潍柴、福田等龙头企业发展步伐,短短几年时间就实现了规模、效益双增长。
“我们落地高新区后跟龙头企业的交流更加密切了,这对我们企业的生产标准要求也越来越高,让产品更具竞争力,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山东聚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隋鲁豫说。
在培强壮大企业的同时,高新区围绕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联合龙头企业成立招商专班,精准招引契合度高、技术领先的配套项目,通过“点对点”对接、“一对一”服务,实现“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的链式发展效应。去年,高新区到位内资99.2亿元、实际使用外资1.1亿美元,总量和贡献度均居全市前列。
如今的高新区,正以龙头企业为引擎、以“链式招商”为路径、以创新生态为支撑,持续释放高质量发展动能,书写着“产业聚链成势、经济向新而行”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