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专版

枝叶扶疏厚民本

——更好潍坊高质量发展逻辑解③

(2025年04月19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高文 孟祥风 石莹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数量占全省三分之一;建成近800家助老食堂,日均服务老年人3万多人次;在全省率先创新推行“社区微业”精准就业服务,覆盖285个社区、200多万名群众……这是记者近日在潍坊城乡采访中获得的一组有温度的数据。
  人民城市为人民。保障民生是一个城市最重要的功能。一方面提供普惠均衡的服务供给,一方面构建就业创业空间,这正是城市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建设实力强品质优生活美的更好潍坊,是潍坊这座城市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建设城市的发展向度。锻造发展实力,提升城市品质,共建美好生活,潍坊市找准了产业、城市与民生发展互动的辩证关系,探寻出一条以人为本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成功路径。
    厚植“实力强”的新质动能,筑牢为民富民坚实基础
  以新质动能优化城市功能,以新质生产力激活城市动能,潍坊着眼于壮大城市“家业”,致力于推动区域经济提质增效,找准了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关键。
  在位于昌邑的浩信汽车轻量化智能制造中心,机械臂、传送带、机器人与数控机床之间配合默契,电机壳、飞轮壳、变速箱壳体、轮毂等一个个简单而精密的零件快速下线。
  城市的新质动能关键在于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在潍坊,不乏浩信这样以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焕新升级的企业。
  让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相互促进、同频共振,潍坊以新技术培育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新动能,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存量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全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新质生产力,要义就在科技创新,在于技术的革命性突破。
  在农业领域,寿光蔬菜产业集群以智能温室系统构建“田间—云端”数字化体系,技术方案辐射数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高密市姜庄镇的智慧农场借助潍柴雷沃研发的AI作物生长模型,实现了小麦返青期灌溉量的精准预测;在潍城区,绿野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小麦提前10天收割,亩均增产20千克……众多像这样的技术新突破,印证了潍坊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直面“无人区”的勇气和布局未来产业的战略定力。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新春伊始,潍坊新开工272个重点项目,其中,潍坊高新区新型储能电池生产应用及新能源产业园建设项目,将建设新型液流储能电池及储能电站生产车间、光储燃荷一体储能生产车间、储能示范电站车间、新能源研发及测试中心等,助力潍坊抢滩产业新蓝海。
  潍坊的民营企业蕴含着生生不息的创新动能。作为国家级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潍坊富源增压器有限公司把科技创新摆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主攻高速涡轮机械技术,专注深耕细分领域,联动上下游企业,提升全产业链附加值,成为以创新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风向标。
  2024山东民营企业百强系列榜单中,潍坊31家企业入选2024年山东民营企业200强,13家企业入选2024年山东民营企业创新100强,以全省第二的名次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从项目建设到企业发展,一条发展脉络清晰可见:抢滩新技术、进军新产业、拥抱新经济成为潍坊突破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厚植城市动能的活力源泉。
  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打造融入“一带一路”、双循环重要支点城市,潍坊全面构建战略引领、区域协同、市县一体的立体化发展矩阵,以优越的开放环境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拓展着广阔空间。
    坚持“品质优”的发展内涵,建设近悦远来魅力之城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高新区全域国际化城市设计总设计师王明竹表示,“城市不应只是从空中看起来漂亮或表面看起来崭新,而是应该打造近者悦、远者来的精致空间。”潍坊市顺应城市发展规律,以市民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坚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群众,用优质的供给服务群众,大力推进内涵、集约、绿色发展,加快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潍坊市新创建5条省级美丽幸福河湖,打造4个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被国务院评为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市,国家低碳城市试点评估全国第4,获评国家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
  峡山区成为全国首家“全域零碳景区”,入选全国再生水利用重点城市,土地安全利用、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成为全省标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画卷在潍坊大地徐徐铺展。
  织密民生服务网,潍坊在全省率先布局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拥有青州博物馆、临朐博物馆2家县域国家一级馆、数量全省最多,城市书房、乡村文化书屋遍布全域。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造福于民,以高品质人文环境润泽于民。乡村有特色,城市有活力。
  在城区,百余个城市更新项目让城市与日俱新,打通26条市区未贯通路、青银高速市区段免费通行让车畅其行、物畅其流。中心城区“七河”提升,打造特色滨水空间;海绵城市建设全省领先;老旧小区改造惠及群众2.2万户;1000多处城市公园、14座高标准体育场让群众“开窗即见绿、出门即锻炼”。
  在乡村,7个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384个省级和美乡村串珠成链,33万户美丽庭院点缀乡村、占比超50%,城乡环卫一体化、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领跑全省,人在画中、村在景中的田园生活随处可见。
    聚力“生活美”的奋斗目标,建设暖民安民幸福家园
  把群众的“微笑曲线”、幸福指数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在潍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落地为优质服务供给。
  在寿光市洛城街道屯西社区老年食堂,每天中午都会有40多位70岁以上的老人来这里就餐,社区的老人们只需交一元的费用,其余费用由集体承担。“老人们在这里吃饭跟居家养老一样,上午在老年活动室锻炼锻炼,看看电视,中午就来这里吃饭,子女们也放心。”屯西村党支部书记葛茂学说。
  潍坊市把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作为群众幸福生活的“标配”,民生支出占比连续保持在80%以上,普惠性公共服务品质不断提质升级。基础教育成为业内样板、职业教育塑成全国示范;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连续7年居全省前列。目前,全市8.45万名卫生技术人员守护着千家万户的康宁、8792家医疗卫生机构筑起健康防线。二级三级公立医院42家,数量全省第2;创建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和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各5个,总数全省第1。
  “85后”小伙张良结束“北漂”返乡创业,依托潍坊市大学生“完整就业”服务站,以在校大学生和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为服务重点,汇集就业规划指导、技能培训、就业信息发布等内容,帮助近万人实现就业创业梦想。
  潍坊创新“完整就业”服务模式,以全链条服务助推高质量充分就业,着力帮助大学生群体从“能就业”到“就好业”。突出抓好稳就业、增收入这件民生大事,潍坊市还创新打造22处“零工客栈”,年服务零工达到380万人次,人均月务工收入增加一千元以上。
  在潍坊,“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是可见可感的生动实践:社区党组织领办“红色物业”,为老旧小区提供规范周到的物业服务,“鸢都红管家”等党建品牌在全省推广;马扎议事、百姓茶社让基层事务由“为民做主”转向“由民做主”。
  “一枝一叶总关情”,清代潍县县令郑板桥的这句诗中所反映的民本思想,在潍坊这片文化厚土上传承已久,涵养为一座城市的气度。
  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在潍坊,“中国画都”浸润着千年丹青翰墨、“金石之都”涵养着一座城市的金声玉振、“中国民间文艺之乡”展现着非遗范儿的精彩绝伦……深谙以文化力量聚人心、暖民心、强信心之道,潍坊用文化给城市铸魂,把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
  文化濡养一座城。“崇文尚德、惟实励新、开放包容、自信图强”,千万潍坊人将城市精神转化为丰厚的精神滋养,汇聚建设更好潍坊的强大合力,以共同的信念和追求,答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考题。
  厚植民本望春山,枝叶扶疏荫民生。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将发展指针始终指向人民福祉,满足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奋力打造物阜民丰、和谐幸福、美美与共的品质民生新高地。这正是中国式现代化潍坊实践的发展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