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范卫星)今年以来,广文街道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工作,立足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基础,落实“六有”建设标准,积极探索,创新形式,做活载体,努力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打造成百姓家门口的“信仰中心、理论中心、服务中心、实践中心”。
创建丰富阵地载体,丰富文明实践内涵要素。设立敞开式街道实践所。在广文苑小区设立开放式、无“围墙”的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小区的公共区域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区,在大门入口处的长廊设置“学习路上”文化长廊,小区内四个亭子按照“四德工程”建设打造了宣传阵地,文体活动广场为开放式文娱科普场地,室外篮球场地是未成年人活动中心,“知行厅”“百乐堂”“书屋”等特色房间全天候敞开式开放,居民可随时进出使用。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7个社区成立7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立7处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驿站,囊括理论宣讲、教育、百姓茶舍、文化、健身体育服务平台,实现一个场所、多个主题、多种使用,推动志愿服务提质扩面、提档升级,目前已开展活动700余次,5700余人参与。建立“美好会客厅”。在九号大院小区新建600平方米美好会客厅,将志愿服务与“国企领办·红色物业”总部阵地深度融合,新建老年活动中心、文化图书中心、复兴少年宫、百姓茶舍等阵地,开展丰富志愿服务活动,满足老中青服务需求,深受群众欢迎。
拓展文明服务项目,满足群众多元服务需求。通过打造一批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和服务品牌,建立起涵盖文明建设、敬老爱老、绿化环保、医疗卫生等多个领域的志愿服务体系,打通志愿服务的关键环节,推动志愿服务创新发展。实施志愿服务惠民项目。对接群众需求,谋划实施免费义诊、健康咨询等活动140余场,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结合“我们的节日”“喜迎二十大”等主题,开展各类文艺演出、科普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70余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五为”志愿服务。聚焦养老、育幼、帮困等领域,累计组织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牵手未成年人”以及卫生清理、料理家务、情感陪护、心理疏导等志愿帮扶服务800余次,收集20余个圆梦“微心愿”,体现社会关怀和社区温暖。开辟志愿服务宣讲项目。依托社区志愿服务大讲堂,联合新华中学、潍坊心理协会等单位,围绕青少年道德教化、职工职场教育、老年人心理辅导等领域,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理论宣传30余次,体现志愿服务的覆盖性与惠民性。截至目前,街道已有志愿者2000余人,志愿团队100余支,2022年以来,组织开展志愿活动800余场,累计服务时长超1500小时,惠及群众超5万人。
创建特色服务品牌,营造多元共建共享格局。按照“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要求,充分利用精神文明建设阵地、党员活动室、道德讲堂、百姓书屋等现有资源,将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与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开创和引导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施众筹共建。将“资源众筹”理念引入社区志愿服务,与40余家“双报到”单位、商圈联盟成员单位、社区合伙人等共建单位签订志愿服务协议书,发挥“共建+志愿”作用,集中攻坚社区资源有限的难题;调动辖区医院、律师事务所、艺术培训辅导机构、和合文艺团体联合会、“五老”志愿者、文质书院、楼宇企业家等人才的积极性,搭建“多彩训练营”“普法时间”“健康园地”“科普阵地”等平台,开展志愿服务800余场,对居民进行科技科普、文化熏陶。推广定制服务。总结志愿服务事项,科学划定志愿服务内容,将助老、育小、帮扶、慰藉、辅导、劝阻、清洁、跑腿等常用服务类别,按照“菜单式”定制服务,纳入志愿服务范围,居民根据自身诉求,电话联系社区志愿者进行“下单”,社区“接单”后,及时开展特色化点单服务1000余次,得到居民群众一致认可。盘活资源动能。发动辖区各单位广泛动员,成立“老兵本色”“巾帼英姿”“学雷锋”等90余支志愿服务队伍,全面投入小区疫情防控、核酸检测、环境整治、不文明行为劝阻、绿化维护等志愿服务活动,引导社区居民讲文明、树新风;利用辖区好人公园、潍县乐道院、红炉锻制馆、臧克家广场、西虞游园、虞河景观带等场所,累计开展非遗传承、爱国教育、体育健身、绿色环保等活动80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