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提升分级诊疗,昌乐县基层医疗人员——

当好“八大员”守护百姓健康

(2023年01月14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路欣
      通讯员 何开花

  随着春节的临近,返乡人员增多,农村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压力陡增,我市优化提升分级诊疗各项措施,积极做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昌乐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体人员在岗坚守,当好“八大员”守护百姓健康。
  摸清重点人群,当好“排查员”。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同镇村干部在前期摸底的基础上,进一步摸清辖区内合并基础性疾病的65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孕产妇、婴幼儿、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等人群底数,建立台账。相关信息同步到居家健康档案,并动态更新。
  加强健康教育,当好“宣传员”。充分采用视频、电话、微信(群)等方式,利用开展健康服务等时机,配合镇村干部宣传引导农村居民和“两节”期间返乡人员做好个人防护,规范佩戴口罩、勤洗手,做到尽量少聚集、少聚餐,注意咳嗽礼仪。
  做实签约服务,当好“服务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断注重提升家庭医生团队服务质量,与辖区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签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特别是红标、黄标人员应签尽签,分类分级开展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保障就近就医,当好“守门员”。各卫生院、村卫生室按照“应设尽设、应开尽开、保障所需”的原则接诊发热患者,不断加强人员配备和培训工作,加强药品和相关设备配备,加强医疗质量和安全,保障发热患者就近就医。
  加强健康监测,当好“监测员”。对65岁以上老年人有基础疾病没有接种疫苗的红标(重点)人群健康状况动态随访调查,通过电话、视频、微信、上门等方式提供监测服务且每周不少于3次,了解健康状况,提供必要的监测服务,黄标(次重点)人群每周不少于2次健康监测。加强孕产妇、婴幼儿健康监测。
  加强用药指导,当好“指导员”。家庭医生团队配合镇村干部加强农村居民的用药指导与宣传服务,及时为有需求的群众提供个性化的用药指导服务,引导村民合理选用中成药、中药汤剂,防止因不当用药引发事故。
  协助及时转诊,当好“转诊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家庭医生团队主动与上级医疗机构和专家团队建立绿色通道,凡发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93等状况,及时协助转入县级定点医疗机构治疗。
  做好疫苗接种,当好“接种员”。积极配合镇村干部为老年人及家人做好相关政策和知识宣传发动工作,做好评估工作,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完成疫苗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接种,努力做到“能接快接、能接尽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