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亚欣
通讯员 刘兰堂 文/图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职责。强化新发展格局下高质量职业教育的育人实效,既是时代之需亦是实践之要。
近年来,安丘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持续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推动职业教育市场化、企业化、专业化,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等夯基垒台,深挖人才资源潜能,加快释放“人才红利”。学校连续5次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4次承办机械行业赛,在国赛中荣获24金。
强队伍
夯实“双师型”职教发展硬基础
安丘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坚持党建引领,全力打造“双师型”职教“红职”党建品牌,建立党员名师工作室,全面实施铸红色职教堡垒、树红烛育人先锋、育红心学生工匠“三红”工程,实现党建引领对教育教学工作“全覆盖”。
加强教师梯队建设。该校实施“党员名师领雁工程”,发挥名师效应,构建覆盖公共课、专业课、实践课等各类课程的教师专业标准体系。目前,安丘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共有“双师型”教师156人,其中省、市级教学能手等各类“双师型”骨干教师129人。
创新团队教学模式。该校推行以中职教师、高职教师、企业导师为“三元”,新入职-胜任型-骨干型-专家型-导师型为“五层”的“三元五层”团队教学模式。教师在企业开展理论辅导,企业高管进学校进行实务指导,实现师资和企业高管“双向兼职、双向服务”。各教学团队进行重点要素提升和重点项目攻关,每年组织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认定,逐步形成“一专业一团队”的局面。
树导向
创新“订单型”电商教学新模式
瞄准市场和企业需求,创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用人需求有效对接。目前,学校与“圣川牛蒡茶”等20余家本地企业联合开设20个订单班,销售区域优质农产品,打通电商产销供应链壁垒。近三年来,“双11”订单班电商实训共完成销售额19.5亿元。
设立“四方共建”创业平台。政府出资金出政策,引企入校,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将电商企业经营理念、商业模式、实战项目等融入课程,创建电商真实商务环境和区域产品营销情景,打响“安丘农耕”区域品牌。创新“三段递进”教学模式。将电商教学分为“模拟创业-帮扶创业-自主创业”三个阶段,借助移动微课与数字资源管理云平台,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答疑指导,实现校企“人才共育、过程共管”。
建立“多元评价”考核机制。该校创新评价模式,建立“过程性评价+岗位业绩评价”多元评价考核机制,注重对学生职业角色、工作成就感、创业责任感的激励。将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专业技能等纳入过程性评价,将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成绩、职业资格证等纳入岗位业绩评价,二者按比例计入综合素质评价,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建体系
打造“产业型”职教培养好生态
四链融通助力人才培养。安丘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根据区域产业发展现状,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适配度。打造“产业链上办专业—专业链上建基地—人才链上建学院”产业链式融通链条,学校积极对接安丘市新兴数字经济、现代商贸产业,做强电子商务专业群,带动跨境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专业发展,先后与歌尔电子、萨丁重工等省内50余家大中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建有校外实训基地40个。
以赛促教推进“三教”改革。该校大力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与中科润达、萨丁重工等企业合作,在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汽车运用与维修等11个专业探索实施人才培养为主体,师资、课程等方面共建、共享、共管的现代学徒制改革。
推动“岗课赛证融合”教学模式改革。该校承办并参加全国性技能赛事,以赛促课、课赛融通,通过实施“燎原计划”“星光计划”,培养了一批国赛、省赛“技能明星”。
契合产业需求输送人才。该校坚持技能培养与职教高考同向并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对接安丘市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每年为安丘企业输送技能人才1500余人,对口就业率达到95%以上;规模以上企业中,有60%的毕业生成长为技术骨干。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安丘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坚持让每一名学生接受完整而高质量的中职教育,确保中职生就业有能力、升学有优势、发展有通道,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筑牢和巩固职业教育的基础,加快释放“人才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