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要闻

瞧这些“新农人”

(2023年06月06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孙希明
   通讯员 曹潇予 张 迪

  以“70后”“80后”为主的中青年人才纷纷领办家庭农场;农场运营质量高、带动能力强,涌现出了“潍坊市示范家庭农场”和“山东省示范家庭农场”;文化素养较高,不乏“硕士农民”……近年来,一支带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新农人”队伍在寿光市营里镇迅速崛起,该镇党委、政府适时顶层设计,成立“新农人”产业联盟,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为这个群体领路定向,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变量。
  “我们合伙租赁了7000多亩土地,全部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站在孙家庄村一块麦浪翻滚的田地前,寿光市顺禾家庭农场负责人黄振抑制不住丰收在望的心情,他说,“党和政府对家庭农场非常支持,不但给免费打药,还发放补贴。现在种地高度智能化、机械化,节水节肥节工,种出来的农产品产量高、品质优,我们越干越顺手。”
  营里“新农人”群体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程度高,这是记者采访中发现的一个特点。目前,该镇家庭农场数量已发展到近100家,负责人主要是“70后”“80后”,文化程度较高。比如,南单村种植大户张佃辉是一名大学生,吴家庄子村种植大户周金江硕士学历,是有名的“硕士农民”。
  与这些“新锐”相比,大北河村种植大户、晟航家庭农场负责人丁永刚是一名资深“新农人”,他在2017年抓住营里镇推进土地流转,发展家庭农场的契机,回乡成立家庭农场,配套粮仓、烘干、植保、喷灌等设备设施,干得风生水起,农场先后被评为“潍坊市示范家庭农场”和“山东省示范家庭农场”。
  种植大户有账算、得收益,对外租赁土地的村庄和农民也皆大欢喜。孙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杨正海告诉记者,他们村虽然土地多,但外出打工的也多,村民老龄化严重,好好的土地发挥不出应有的价值。因此,他们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将全村90%以上的土地流转租赁给“新农人”,既增加群众收入,还通过规模化种植,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解决了散户种植中存在的资金、技术和成本高等难题。
  “有的农民把土地租出去后,除了每年收租金,还到农场打工,挣两份钱,比种地划算多了。”杨正海说。
  基于“新农人”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去年以来,营里镇党委、政府主动作为,组织开展首届“十佳新农人”“十佳新农人产业示范基地”评选活动,积极发挥优秀“新农人”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全镇农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依托这支队伍,该镇成立“新农人”产业联盟,创新搭建“政策扶持、资源整合、品牌共创、产业共兴”的交流合作平台,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黄振对此高度认可:“产业联盟让我们结成了一个共同体,在金融保险、农资购买、农产品销售等方面,有了更强话语权和议价权,最大限度保证利润,降低了成本!”
  为了让产业联盟走深走实,营里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新农人”量身定制了区位优越、配套完善的办公、会议和农产品展示等场所,当好他们的坚强后盾。同时深化党建引领,筹划成立党支部,把优秀人才吸引进来,让他们紧紧围绕在党旗下,在践行初心使命中实现创业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