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聪聪
通讯员 李玉竹
近日,记者在寒亭区杨家埠文旅事业发展中心南傅家村的“阳光玫瑰”葡萄种植大棚内看到,一串串青翠欲滴的果实似翡翠排列,长势喜人。大棚外,南傅家村党支部书记傅世豪正带领村民们对大棚覆膜进行新一轮的更换。“别看它们现在不大,但是我们精心培育了2年之久,再有2个月就可以结果了!”傅世豪笑着说。
南傅家村在多年前还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软弱涣散村”。2017年,新一任村“两委”干部上任以来,傅世豪带领村“两委”干部抓班子、强根基,先是协调区直部门和企业,帮助村内两条主街完成了硬化,通过“户户通”实现村民的便利出行,后来又对“危房”破拆重建,改善了村里的办公环境。
为了促进村集体增收,2021年,具有多年农作物种植技术和市场经验的傅世豪瞄准了市场上的新兴葡萄品种“阳光玫瑰”,但是“阳光玫瑰”前期投入成本高、收益周期长的特点却成为摆在面前的难题。当时,村集体年收入只有4000元,傅世豪通过“党支部+村民入股”的方式成立了合作社,村民和党员以现金的形式入股52万元,村集体以固定资产的形式入股3万元。同时,对村南的50亩土地进行了流转,建设了一批葡萄、生姜等经济作物种植大棚。
“我们都是种地的农民,对葡萄种植技术不是很懂。怎么修剪树枝、怎么调节温度和湿度都是傅书记培训的。”在大棚内负责“照顾”葡萄的付女士笑着说。在棚里忙碌的人员都是本村的村民,合作社的成立不仅为他们提供了合适的就业岗位,也教会了他们一些新技能。
“目前,许多水果零售的商家找到我们签订了供货协议,我们也正在筹备发展电商渠道,与其他种植园合作,打造标准化种植、品牌化销售的产销一体新路子。”傅世豪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我们南傅村以农业为主,就注定要在土地上下功夫。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没有模式就创造模式,直到打造出我们南傅家村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