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人见物见生活

——潍坊非遗保护工作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2024年05月27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隋炜凤 潘来奎

  5月22日,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传统工艺工作站揭牌仪式在潍坊聋哑学校举行,11位非遗传承人被聘任为工作站特聘教师。借助潍坊丰厚的非遗资源开设非遗课程,孩子们在无声世界里领略非遗之美。作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一直注重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和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非遗保护工作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非遗保护传承水平跨越提升
  近日,省文化和旅游厅下发了《关于开展“非遗在社区”试点工作的通知》,支持全省5个区县开展“非遗在社区”试点工作,高密市成功入选。“在非遗工坊制作泥老虎,不仅能学手艺,还能增加收入,是件一举多得的好事。”在高密市昌盛泥塑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非遗工坊,聂家庄村民聂传军在工坊内通过灵活就业,每年可增收2万余元。
  近年来,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服务中心通过理念创新和模式创新下的新时代非遗系统性保护实践,主动将潍坊非遗融入民众生活、融入公共文化服务、融入城乡旅游发展、融入文创产业,推动非遗保护传承水平跨越提升。
  ——创新“非遗+社区+工坊”理念,不断推进非遗工坊建设,发挥非遗助力乡村振兴作用,让非遗融入人们的生活。组织开展非遗主题群众性活动,将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音乐、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和民间工艺表演送到群众身边,在公共文化培训中融入非遗表演艺术和手工技艺培训。
  ——挖掘非遗项目旅游潜力,利用非遗资源发展旅游业态。创意开发“多彩民艺、秀美山村、寻古探幽、渔盐耕读”四条非遗特色体验式旅游线路,推出十笏园非遗空间、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聂家庄泥塑村等40余个非遗沉浸式体验景区、景点,北大附中、101中学等学校的上百万名学子来保护区体验学习,年接待游客超2000万人。
  ——引入抖音、快手等多媒体传播矩阵,实现线下与网上销售、私人定制等新营销手段协同共振。组织举办“潍坊好手艺”文创产品大赛、“世界好手艺交流推广大会”和特色文创产品提升工程等活动,提升非遗产品衍生能力和创意水平,推出“潍坊市礼”产品200多种。在高等院校设立非遗产业学院、非遗文创产品研发中心,提升潍坊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能力。
  非遗传承弘扬成果丰硕
  今年4月份,以展现潍坊市非遗技艺为主题的纪录片电影——《潍遗灯火阑珊处》成功入选第14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该影片由著名演员刘琳担任讲述人,展现了潍坊风筝、潍坊刺绣、杨家埠木版年画等9项潍坊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讲述非遗传承人背后的温情故事。此前,首部非遗纪录片《拾忆鸢都》,作为《潍遗灯火阑珊处》的“姊妹篇”,荣获第12届北京国际网络电影展最佳纪录片,在多家卫视播出。
  5月21日,由潍坊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潍坊风筝飞澳门”首届澳门潍坊风筝节启动。杨家埠木版年画、嵌银髹漆技艺等非遗展示项目,为澳门市民带来齐鲁大地的文化气息。今年以来,潍坊风筝和杨家埠木版年画亮相旧金山,“中国龙”风筝在法国贝尔克国际风筝节上大放异彩。非遗出海,让更多人看到潍坊文化。
  近年来,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服务中心不断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推广活动,全面呈现非遗保护创新成果。承办文化和旅游部2023年“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启动仪式,抖音、快手等平台现场直播观看量近千万;举办“世界非洲文化日”活动,登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非遗题材小说《大绸商》获第十三届中国文化进万家融合发展峰会·中国作家新创作论坛一等奖;举办第二届海峡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大会,以非遗为媒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第十三届两岸汉字艺术节、第十三届(诸城)东坡文化节举办期间推出非遗专题展,助力节会成功举办;联合日照市举办“诗画新农村放歌新时代”艺术活动,促进胶东五市文化艺术交流等。
  创新完善非遗保护工作机制
  为实现潍坊非遗可持续发展,市文化和旅游局不断完善政策体系,有效推进基础保护工作。联合市直24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若干措施》,制定《关于支持非遗人才队伍建设的十条措施》,为非遗工作提供制度保证。
  ——组织非遗资源普查。建立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体系,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级保护与系统管理。诸城派古琴和高密剪纸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7项、省级99项、市级427项、县级1757项。
  ——加强全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建设。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9名、省级90名、市级436名、县级2049名,省级以上项目及传承人数量居全省前三。
  ——加强非遗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1个、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7个,现有285个规范化非遗项目传承所、14个非遗传承示范基地、30个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和30处非遗综合性传承中心。全市12个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非遗专题展馆(基地)完成挂牌。中国非遗保护协会年画专委会落户潍坊,开启中国年画艺术保护传承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