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国军
2024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构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将思政课建设提高到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这一前所未有的高度,一语道破两者的内在联系。从历史、时代、实践三个维度,剖析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的内在逻辑,对于推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全面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有着重大意义。
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是历史之遇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将加强理论武装作为我们党攻坚克难的重要法宝,每逢重要历史节点和重大使命任务,都通过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多次强调,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概言之,思想政治教育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的“百年相遇”证明,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是我们党加强创新理论武装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尤其是新时代以来开展的历次党内学习教育,都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不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的过程。党内学习教育的主题党课、专题辅导等课程作为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是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的重要形式,也是党的政治优势和思想优势的重要体现。由此,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始终同步推进、同向同行。
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是时代之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把学校思政课建设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党对思政课的领导更加全面”。思政课建设地位的提升是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对世界形势与基本国情进行科学研判作出的英明决策。当前,我们面对“两个大局”的交叠与激荡,面对我国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面对西方敌对势力意识形态的渗透与冲击,必须要全党上下一心,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年轻党员和青年学生群体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共同攻克新时代的“娄山关”与“腊子口”。这就需要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将广大年轻党员和青年学生紧紧团结到党的周围,勠力同心、勇毅前行。思政课承担着“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时代重任,能够教育、引导、团结广大年轻党员和青年学生主动听党话、跟党走,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中迸发强大力量。因此,将思政课建设提高到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这一高度是我们踏上新时代新征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展现新气象新作为的时代需求。
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是实践之要
全面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是摆在全党面前的实践难题。要解决这一难题,必须明确我们党的独有特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由此得出,我们党有四个特点:一是我们党规模巨大;二是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三是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四是我们党面临长期执政挑战,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和坚定。这对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的方式提出四点要求:一要有系统性和广泛性;二要有理论性和科学性;三要有政治性和人民性;四要有时代性和创新性。而思政课恰恰符合这四点要求。当前,思政课的内涵外延愈加丰富,“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深入推进,都使思政课超越了课堂教学的概念,而使其能够涵盖整个社会去对人民群众进行教育,自然,也能够对全体党员进行教育,体现出系统性和广泛性。思政课“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换言之,思政课始终围绕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展开,其核心内容就是党的创新理论。因此,思政课具有科学性和理论性。思政课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彰显鲜明的政治性与人民性。思政课紧跟国家发展要求,不断实现目标、任务、内容、形式的更新,充满时代性与创新性。思政课具备的实践特性与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的要求高度耦合,决定了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实践的核心要义。
(作者单位:潍坊市宣传文化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