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背景下
基层宣讲如何赢得更多流量

(2024年06月01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瑞贤

阅读提示
  党和国家历来非常重视理论工作,不同时期党的创新理论都是在革命斗争和伟大实践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理论宣讲发挥重要的传播和推广作用,在新媒体广泛应用情况下,探索宣讲工作扎实推进的有效途径和手段,非常必要。
  目前基层宣讲工作存在的主要矛盾和原因分析
  形式较为单一和传统。每逢党的重大会议之后,地方上的主要做法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邀请高层专家举办理论学习报告会;二是组建宣讲队伍,分赴各地宣讲。虽然也有视频会议实现从省覆盖到乡镇(街道),但是,越往基层受众范围越受限,或者因为信号传输、内容过于理论化等原因,吸引力和感染力相对弱化。
  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仍有距离。宣讲是推进理论工作的重要方式,党委政府也高度重视并进行推广。如:有的地方开展大范围多层次的宣讲,进行了许多探索,采取了许多手段,也造成了一定声势和效果,但主要是对机关事业单位。真正的理论融入百姓生活依然雷声大雨点小,口号重、行动轻的局面时常有之,理论悬在高空不落地问题依然存在。
  理论宣讲需要及时回归本真。宣讲工作就是要认真研究,有的放矢,久久为功,为理论推广普及提供绵恒持久的活力,如果时间短,范围较小,加上内容单一、受众面窄、基层针对性弱,将会让宣讲效果大打折扣。受众群体的匹配是关键。基层需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需要科学技术,还需要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是广义的理论,这些宣讲工作者也要在认识中加以解决。宣讲的方式和手段相对缺乏。宣讲,要真正实现理论工作走基层,必须探索有效方式和途径,找准载体,借助平台。宣讲方法单一僵化与新媒体有差距。基层理论宣讲有时需要借助微电影或者自媒体直播增加宣讲效果,需要寓理于事,深入浅出,用百姓的语言方式及从他们身边的人和事讲起、讲透,才能取得理想效果。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基层宣讲工作的思考
  深入调研,了解基层的情况和理论需要。一是了解基层发生的一些新情况。弄清楚群众有哪些理论需求和问题需要解答。把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纳入宣讲范围,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能引起群众的兴趣,吊起群众的胃口。二是有的放矢地组织讲稿。讲课的内容与受众对象的要求紧密结合,这样才会调动受众对象的注意力,要么很可能出现自己讲给自己听,听众刷着手机听。三是用群众语言讲群众故事。对基层宣讲,必须注意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群众身边的故事。把难以理解的术语、话语改变为群众易于理解的通俗说法,群众就很容易接受。
  转变观念,整合力量,建立高素质队伍。克服与新媒体比较存在的先天不足,扬长避短,从与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涉农、政策、法律部门等抽调人员组建宣讲队伍。同时,把高层专家和外地优秀宣讲者纳入大宣讲范围,借助“外援”增强力量,使宣讲员构成及知识结构多样化,改变人员构成单一、力量薄弱的局面。县市区和乡镇(街道)也成立本地宣讲团,形成覆盖全域的宣讲网络。在此基础上全面打响网络宣讲战,与新媒体和自媒体共舞,以正能量实现大流量。
  提升质量,做好结合文章,创新宣讲方式和手段。一是坚持内容为王。再先进的媒体平台也是内容为王,抓住这一点就抓住了宣讲和传播的根本。还可以把乡村振兴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综合治理与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相结合等,以优质内容吸粉、稳流量、增流量。二是与一些创建活动相结合。比如,把理论宣讲与文明城市创建相结合,既有实践行动,也有与之配合的理论支持,丰富内容,使活动声色并茂。三是积极寻求主流媒体支持。在主流媒体推送下,抓住时机,培养使用网红新农人、网红村支书、有名气的农产品电商等,使他们成为理论宣讲员,及时宣讲新出台的各类好政策,他们本身自带流量,走入基层群众讲解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仅群众欢迎,更有利于贯彻落实。
  (作者单位:潍坊市宣传文化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