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的温度与品质可感更可及

——高密市用心办好教育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2024年06月05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春晖
  通讯员 张春晓 魏云东

  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为中小学师生减负增效,幼儿园全面开展延时托幼服务,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营养健康的午餐和舒适温馨的午休服务……
  教育是国之大计,民生之本,寄托着万千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高密市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关键问题,以办好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为有力抓手,让教育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释放出的民生红利“看得见、摸得着”,惠及千家万户,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数字化转型
  推动教育“弯道超车”

  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新技术赋能,是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高密市大力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以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促进教育优质均衡为抓手,通过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创建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智慧教育场景,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助力“双减”集成化改革,为高密教育“弯道超车”提供坚实保障。
  在山东师范大学高密市朝阳实验学校,学生可以用学习平板提前进行课堂预习,教师会根据课前小测的分析情况,有针对性对本节课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学校教师安晓冬介绍,课上老师和学生能够通过手中的平板进行多类型、多模式的课上互动,全班作答、屏幕巡视、分组讨论、学生讲等功能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简捷高效。不仅如此,面对老师的提问,无需举手,学生们通过平板电脑给出自己的答案,实现了与老师的实时互动。“根据系统上反馈的学生预习数据,我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学生的预习效果,对不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而进行针对性教学,实现以学定教,不但使课堂整体教学效果大幅超过以往的讲授课堂,更减轻了教师备、授课负担,真正实现减负增效”。安晓冬说。
  如今,这种区别于传统授课方式的智慧课堂教学,已经成为高密市中小学的教学常态。
  据了解,高密市按照“1+1+N”总体模式,实施覆盖117所学校的教育基础设施能力提升项目,为该市中小学师生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工具,目前已惠及师生10.6万人。同时,稳步推进优质数字资源普惠共享、教师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数字与教学创新融合,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核心数字技术打造高效智慧新课堂。此外,秉持为师生“减负提质”理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发展的增益作用,从智慧校园建设、网络学习、课后服务等方面延伸,线上线下全面互通,以教育数字化为“双减”持续赋能。
  “高密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数字化建设对教育发展‘弯道超车’的正向拉动作用,提出‘优先发展教育,数字化建设先行’战略,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经多次协商,签订了总投资1.75亿元的高密市教育基础设施能力提升项目(一期)。目前,项目已实施完毕,取得了显著成效。”高密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李文平说。
  幼儿园延时托幼服务
  让幼儿“玩得开心、学有所获”

  “祖国母亲真漂亮,两条彩带披身上,一条名字叫黄河,一条名字叫长江……”5月30日下午5时,高密市机关幼儿园的延时托幼服务准时拉开序幕,清脆的童音不时从教室里传出来。操场上,“水火箭”科学实验引发了孩子们阵阵欢呼;还有的老师拿着装饰好的大纸箱扮演“火车头”,与孩子们玩“小火车”游戏,欢声笑语在幼儿园不断回荡。
  高密市机关幼儿园学生家长程女士说,前几年,义务教育阶段开始实行课后延时服务,幼儿园的家长都很羡慕,得知自己的幼儿园开始推行延时托幼服务后,她第一时间给孩子报了名。“对我们这种没有老人帮忙按时接送孩子的家庭来说,幼儿园延时托幼服务,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让我们能安心工作,简直就是我们幼儿家长的‘及时雨’。”
  面对社会上对幼儿园实施延时服务的呼声,高密市教体局积极回应群众关切,于去年3月份开始,在市机关幼儿园率先推出课后延时服务。今年,高密市持续推动全市146所幼儿园开展延时托幼服务,切实解决幼儿园和家庭接送及照顾幼儿的空档时间,打造延时托幼服务新样态。
  据了解,高密市幼儿园的延时托幼服务时间为工作日下午离园后1小时。这段时间,幼儿园分学段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服务活动。小班、中班有“五育兴趣课程”,大班有“幼小衔接课程”,这些既有针对性同时又丰富多彩的课程,符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课后延时服务期间玩得开心、学有所获,并确保孩子们得到安全监护和科学管理,把好事做到家长心坎里。
  午餐午休全覆盖
  让学生“吃得好、睡得香”

  “以前学校没有午休,不提供午餐,我们每天中午下班就急急忙忙回家,手忙脚乱做饭,孩子随便对付几口,在床上眯一会儿就得赶紧去上学。现在,学校给安排午餐午休,孩子吃得健康、睡得舒服,下午更有精神学习,既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也减轻了家长压力,别提多暖心了。”在提起学校提供的暖心服务时,高密市第三实验小学家长孙女士由衷感到高兴。
  在高密市,部分中小学生因家长工作忙,无暇接送等原因,中午无法回家就餐、午休,选择购买校外食品、在教室课桌趴睡。长此以往,对学生的成长发育和正常学习都造成了不良影响。
  学生和家长的需求是最大的民生,为了解决家长中午接送难题,让学生真正吃好睡好,高密市委、市政府将学生午餐午休服务列为重点民生项目,着力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校内午餐午休全覆盖工程。各学校按照“一校一案、一班一策”的工作原则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营养健康的午餐和舒适温馨的午休服务,努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高密市教育和体育局统筹整合现有资源,投资3000万元,建成胶东半岛最大的“中央厨房”,通过严格标准、严肃监管、严把质量,统一招标配餐企业,统一采购食材,统一实现食堂制作可视化,每日单餐可供应餐品1.5万份,为该市8000名师生提供集中用餐服务。同时,在城区26所学校免费配备午休设施,每个班级安排两名配班老师负责学生午间照护,真正让孩子吃得更好、睡得更香,解决了家长后顾之忧,赢得了群众真心点赞。
  高密市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明辉表示,教育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之一,享有更好的教育是人民群众的期盼。高密市将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教育的温度与品质可感更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