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关注

04版:时事

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在防汛救灾抢险中充分发挥
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   据新华社北京7月7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在防汛救灾抢险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
  通知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值守、靠前指挥,坚决扛起防汛救灾抢险的政治责任。受灾地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守土尽责、冲锋在前,积极投身防汛救灾抢险工作。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立即行动起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在防汛救灾抢险中担当作为。
  防汛指挥、应急管理、水利和公安、民政、交通运输、卫生防疫、能源电力、通信等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闻“汛”而动、听令而行,立足本职、担当尽责,全力投入防汛救灾抢险。加强协调配合、及时会商研判、有效调配资源,切实凝聚形成防汛救灾抢险的强大合力。
  非受灾地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主动以多种形式帮助灾区开展抗灾救灾、灾后重建。
安丘:“强引擎”引领高质量发展   □通讯员 宋晓东 韩硕
  一组数据给蓬勃向上的安丘市发展鲜亮注脚:该市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2家,1至5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5.2%,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37.2%,透过数据看发展,安丘高质量发展动力强劲。
  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第一支撑。在实践中,安丘市将今年确定为“大项目建设年”,加力推进实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蓝想、旭能、埃尔派等越来越多的企业乘势而上、向新而行,正大、中粮、京业汇等落地生根、拔地而起,经济发展“绿”意更浓,汇聚起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一个个大项目犹如一粒粒高质量发展的种子,正在安丘大地上呼吸新鲜空气、汲取营养拔节成长,安丘“黄金五年”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正在加速变为现实。
   龙头企业带动
  产业链式拓宽延展

  龙头企业具有较强的资源配置能力和协同组合动力,能够凝聚产业链上下游,带动大中小企业链式发展。
  近年来,安丘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引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产业链、产业生态,不断占领行业制高点。
  在京业汇CostcoPet宠物产业工园项目建设现场,工程机械轰鸣,建筑工人紧张有序施工。“目前,已有5家行业领军企业和7家省内龙头企业达成入园意向,多家企业预计8月份正式投产。”京业汇CostcoPet宠物产业工园副总经理柴涛表示。
  从一家企业到一个产业园区,再到一条完整的供应链服务,京业汇用活“数字经济+实体经济+平台经济”模式,吸引一批相关领域头部企业落户,为这座城市带来了更多“数实融合”的发展机遇。
  为“好项目”匹配“好服务”,安丘不遗余力。从项目签约、拿地、开工、建设、竣工,到投产、达产,安丘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各部门串联作并联,不允许任何环节出现“拥堵”,让企业在安丘稳稳“安家”。
  从招引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崛起到围绕主导产业发展产业集群,再到补强产业链条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如今,安丘市通过为龙头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牵线搭桥”,有效实现二者的“双向奔赴”。
   科技创新驱动
  经济发展“换道超车”

  审视当下,新技术带来的产业迭代浪潮全面来袭,谁先抓住机遇谁就能“换道超车”。
  奋进新征程,如何捕获动能之变的“密码”?遵循新发展理念,坚定新型工业化之路,是安丘工业领航瞄准的新航向。
  在山东旭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低碳高效节能冷却系统装备制造及数字化综合智慧能源项目现场,工程车辆来回穿梭,一片繁忙施工景象。作为2024年省重点项目,新项目建成后生产的喷雾推进冷却设备和闭式冷却设备,将打破国外产品在该行业的垄断。
  “我们与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共同研发的新一代节能型喷雾推进冷却塔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可实现节电100%、节水20%。”山东旭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江涛说,项目建成后,将年实现销售收入4亿元、利税5500万元。
  在分秒必争的产业发展竞技场,安丘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化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夯实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支撑。
  近年来,安丘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智能制造等绿色低碳产业,通过实施重大项目引领,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打造更具竞争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紧紧跟踪并把握科技前沿变化,安丘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积极抢抓新机遇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目前,该市有高新技术企业10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35家。
   项目精确“招引”
  链条能级跳跃迁升

  精准招商、有的放矢,是安丘市招商引资、寻求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法宝。
  一个大项目的成功落地,常常能够成为产业集群发展的催化剂,进而对所在区域的经济增长产生显著推动作用。在安丘,更多优质大项目正成为推动城市接续发展的“强引擎”和“硬支撑”。
  安丘正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精准出击。安丘主要领导带队奔赴苏州、深圳等地,全面推介安丘区位优势、产业布局、招引政策,1至5月份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出门招商”11次,开展招商推介活动2次。
  “我们沿着安丘市实际产业发展需求,精准招引了苏州三冠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高标准建设苏州(安丘)科技产业园,加力布局智能制造产业赛道。”安丘市投促中心主任李静静告诉记者,安丘市聚焦主导产业,提前描画出“招引图谱”,便于招商团队“按图索骥”。
  在招商引资这件事上,安丘高招频出,连续两年组织发展大会,通过节会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方式,千方百计招商引资上项目,并定期举办“乡贤恳谈会”“企业家座谈会”跟紧服务。
  一览安丘今年确定的49个重大项目,“含金量”和“含新量”十足。
  看产业类别,涉及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看合作来源,囊括长三角、京津冀地区的央企国企、行业龙头;看招商渠道,涵盖园区招商、产业链招商、驻点招商等方式,突出“链式思维”,产生“集群效应”。
  从以上几个方面,能清晰看到安丘抓项目的逻辑思维:突出精准高效,全力攻坚大项目,培强跨越发展新引擎。
  近年以来,安丘抓实以链招商,动态更新重点产业链招商指引,瞄准跨国公司、头部企业、关键配套企业,按图索骥,精准招引,签约落户一批补链、延链、强链项目。同时强化以商招商,发挥龙头企业牵引作用,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1至5月,新签约过亿元项目41个,新落地开工项目43个,新增到位资金38.91亿元。
  随着众多项目的成功落地,安丘正在逐渐构建起一条条充满活力、动能强劲的产业链条,推动城市经济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
规模为32224亿美元   新华社北京7月7日电 (记者 张千千 刘开雄)国家外汇管理局7月7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224亿美元,较5月末下降97亿美元,降幅为0.30%。
  国家外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6月,美元指数上涨,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上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下降。但我国经济运行延续回升向好态势,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为外汇储备规模继续保持基本稳定提供支撑。
山东港口潍坊港:踏浪而行迈向世界一流的智慧绿色港口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瑗
  通讯员 丁赟栋 文/图

  时代大潮奔涌不息,强港征程波澜壮阔。近年来,我市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持续推进潍坊港加速建设亿吨大港,全力打造环渤海区域特色枢纽港,与山东港口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绿色港口的目标同频共振,驭风逐浪。
  走进山东港口潍坊港,自动化远控岸桥高高耸立,将集装箱从岸边货轮上稳稳抓起,精准码放在无人集卡车上。随后,集卡车按照设定程序自动行驶到集装箱场区,全程无人操作,繁忙而有序。
  这个“年轻”现代化港口快速崛起,仅仅用了五年的时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货物吞吐量较2019年增长了4.7倍,集装箱量增长了5.5倍,实现翻番式、跨越式增长。潍坊港何以后来居上、实现华丽蝶变?
  依靠科技支撑、智慧赋能,潍坊港焕然一新,展现出澎湃活力。以创新发展为引领,以绿色发展为驱动,大力推进港口智慧化绿色化建设,对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高质量发展十分重要。
  港区、园区、城区融合发展是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放大临港产业效能、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的内在要求和大势所趋。山东港口自成立以来,便将“建设国际领先的智慧绿色港”置于发展定位之首。借助山东港口广阔平台,潍坊港加快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加快数智化升级步伐,将科技创新融入港口建设的各个环节,在吞吐量、运输效率、绿色环保及服务等方面实现巨大提升,自动化门机、集装箱全流程自动化、干散货全流程自动化等科技创新项目相继投产运行。
  “集装箱自动化作业投用后,全流程作业人工成本降低70%以上,机械能耗减少70%以上,实现‘智慧科技与绿色低碳、作业效率与本质安全、技术进步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潍坊港远程操控中心项目负责人李成利介绍。
  自主创新,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使传统产业脱胎换骨,产生质的变化。通过将传统码头改造升级为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向“现有存量”要“发展增量”,实现“弯道超车”。潍坊港成功打造出具有可复制推广、智能化程度高、运营效率更优、投资成本更低、绿色发展更佳的智能化改造方案。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以来,潍坊港始终高度重视智慧绿色港口建设,立足港口实际,瞄准绿色低碳趋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跑出零碳港口建设的加速度。
  在供给侧方面,聚力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开发,推动港区分布式光伏建设“应建尽建”面积达3万平方米。潍坊港分散式风电项目是山东省首批陆上分散式风电项目,建设港区大型风机4台,产生的绿电将同时供应码头设备及船舶岸电使用,在全国港口范围内亦屈指可数。建成潍坊港首座港区加氢站,积极推动“氢进万家”建设。在消耗侧方面,聚力设备设施电动化、清洁化替代,灵活运用多种建设运营模式。配套建设充电桩46座,引进无人集卡车、电动化装载机、洒水车、堆高机等车辆设备,港口清洁用能占比提高到62%,为绿色港口建设注入新动能。目前,规模化、多元化利用可再生能源已在潍坊港全面起势,港口环境日趋“清洁化”。潍坊港区散货码头申报的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路典型运输和设施零碳试点》获得专家高度评价,成功入围交通部首批近零碳码头试点工程,也是山东省首个、山东港口内部唯一一个近零碳码头试点,为行业树立了绿色标杆。
  向“新”求“质”,今年,山东迎来世界一流强港建设的关键之年。随着山东港口潍坊港发布“零碳港口”创建方案,将为山东省港口集团乃至全国零碳港口建设提供“渤海湾港方案”,力争在行业率先打造以“全物流链绿色低碳发展”为特点的潍坊港零碳港口3.0示范区。
  7月5日,渤海湾航运中心正式揭牌,作为港区、园区、城区“三区互融”重点项目之一,航运中心的揭牌运营标志着三区互融发展又迈出坚实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港口智慧化、绿色化建设,全力推进建设全国首个‘零碳港口’,在行业内率先打造以‘全物流链绿色低碳发展’为特点的潍坊港零碳港口3.0示范区,为全国的零碳港口建设提供‘潍坊港方案’,切实践行‘双碳’目标。”潍坊港散货公司党支部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孙超说。
  殷切嘱托催人奋进,逐梦深海,向海图强,山东建设世界一流强港快马加鞭。作为山东港口重要的一极,山东港口潍坊港将始终坚持“智慧绿色港口建设”这条主线,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推进“零碳港口”建设,以生态绿色环保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全力打造美丽智慧的绿色海港,实现能源供应多能互补、自动化智能化提升、运输结构调整优化、低碳管控能力提升,以更高水平建设海洋强市,为海洋强省、海洋强国建设作出更大潍坊贡献。
我市全力做好
新一轮降雨防范应对工作   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瑗)7月7日,记者从市气象局获悉:7日夜间到8日白天,全市阴有小到中雨,南部地区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8日夜间到9日白天,全市阴有小到中雨,南部地区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9日夜间阴转多云。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气象局7月7日17时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根据未来24小时降雨预报及前期实际降雨量分析,我市南部山区降雨诱发地质灾害的预报等级为3级,降雨诱发地质灾害的风险较高(黄色预警)。
  按照《山东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近期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做好防范应对工作,建立强有力的防范应对组织指挥体系,强化与本地区气象部门横向协同联动,广泛发布灾害风险预警提示。注意加强旅游景区、偏远山区、老旧房屋、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地等重点区域以及农村留守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风险提示,必要时及时组织避灾避险。重点关注小水库、中小河流、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旅游景区、厂矿等重要部位,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强化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复查,特别是对水库溢洪道、跨河桥梁、中小河流、在建工程城市易涝点、地下空间、工矿厂区、尾矿库、塘坝等重要部位,加大检查力度,全力消除隐患。加强危化品矿山、建筑施工、文化旅游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防范化解灾害风险隐患。盯紧盯牢重点部位和重点区域防范,科学精准实施水库群联合调度,加强水库安全巡查值守,严禁违规超汛限水位运行,针对水库、河堤等险工险段要提前预置队伍、物料和设备,确保一旦出现险情能够迅速有力处置。强化预警“叫应”与应急响应联动,对于风险预警区域范围内的受威胁群众,坚决做到应转尽转、应转早转、应转快转。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应急值守。进一步做好应急预案、救援队伍、技术支撑队伍、救援装备、救灾物资等各项准备,在重点时段和重点区域预置布防救援力量、物资和装备等,确保有序开展救援。
精准发力 高标推进 潍城区高质量开展党纪学习教育   本报讯 (通讯员 丁延峻  姜云杰 刘超)“通过实地参观、亲身体验,对郑板桥为民、勤政、清廉、担当的政德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将传承这种执政爱民情怀,心系群众利益,办好人民满意医保。”近日,潍城区医保局机关干部参加完郑板桥政德教育馆轮训后说。党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潍城区认真谋划安排,精心组织实施,注重学习实效,确保党纪学习教育高质量开局、高标准推进。
  潍城区加强学习教育组织统筹,第一时间组建区委党纪学习教育工作专班,专班坚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先后组织集体学习18次。推行联络员包联负责制,指派专班工作人员常态化深入基层党组织,通过座谈交流、查阅资料等方式,及时掌握情况,确保学习教育扎实推进。指导基层党支部书记结合实际与党员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一对一”谈心谈话,阐明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了解党员的个人情况及思想、工作、生活动态,督促党员自警自省,确保始终绷紧纪律弦。
  突出示范带动,区委常委会走在前、作示范,围绕学习贯彻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举办读书班、召开警示教育会、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等具体安排,引领各级党组织对标看齐。同时,构建多元宣传矩阵,在“爱潍城”App开设“党纪学习教育”专栏,依托“潍城先锋”“清廉潍城”及街道部门微信公众号,转发160余期党纪学习教育权威解读、视频图解。组建“流动宣讲团”,深入机关、国企、医院、农村等一线宣讲。目前,已开展宣讲48次。
  注重学习实效,引导机关基层党组织与双报到村(社区)党组织开展联学联动党纪学习教育活动,目前已开展各类联学联动20余场次。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对郑板桥政德教育馆进行优化提升,将郑板桥政德思想同廉政教育相结合,整合为“咬定青山不放松”“一枝一叶总关情”“七载春风在潍县”“宦海归来两袖空”“新竹高于旧竹枝”五大板块,进一步提炼挖掘郑板桥政德文化新内涵。启动党员干部全覆盖进馆轮训活动,已组织轮训170余批次,5100余人进馆学习。
信息共享 业务协同 一体服务 昌邑积极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莹)今年以来,昌邑市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主线,在“准入、准营、变更、退出、商事改革”等五个方面大胆探索,实施N项集成改革措施,构建“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一体服务”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练就营商环境“最强内核”。
  聚焦快速准入,点燃发展引擎。梳理商事登记常见问题20余条,制作“白话版”办事指南,提供“在线收发资料+实时视频通话+远程指引填报”的帮代办服务。落实电子营业执照替代纸质营业执照改革,推行“一网、一次,零材料、零费用”的“1100”审批服务模式。推出“邑企工作日”服务模式,48项企业登记事项“闪现”在市场、商圈、企业、社区,提供咨询受理和审批服务。今年上半年,服务企业60余家,宣传惠企政策200余次。
  聚焦高效准营,开启畅行通道。破解药店、餐饮店等行业“准入易准营难”问题,将一个行业所有审批事项信息整合成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打造“一证准营,全省通用”新模式,累计发放行业综合许可证377张。推进证照并联审批、联审联办,着力推进业务链条融合与信息数据共享,实现企业“足不出户、证照到手”。完善政府、银行、融资担保三方沟通机制,推动银企供需精准对接。截至目前,为企业办理股权出质28笔,助企融资3亿元。
  聚焦灵活变更,适应市场动态。通过变更事项“一窗办”、变更材料“一表办”、变更平台“一网办”等“3个一”模式,推进企业变更登记、印章刻制、税控设备变更等7个事项“一次申请、多项办结”。深化企业变更流程再造,将纵向“一链式”办理改革为横向“打包式”服务,办理环节平均压缩70%,时限缩短80%。进一步完善企业变更机制,切实解决部分企业因投资主体缺位而无法办理变更的特殊情形。目前,已为8家经营主体解决变更难题。
  聚焦便捷退出,加快市场代谢。与税务、社保、医保等部门协同联动,闭环管理,为2000余家企业量身定制注销方案。启动“简易化”注销服务,实行全程电子化“零材料”办结、“零成本”公示,注销时限由45天缩短至20天,材料压减100%。
  聚焦商事改革,激发市场活力。优化企业市内迁移流程,实行“一个流程、一套手续、一个窗口”,使办结时限从原来的至少3天时间缩短至1小时。持续完善市场主体歇业相关配套措施,在原有“歇业一件事”的基础上,提供歇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政策供给、服管融合等增值服务,给尚有经营意愿的市场主体提供政策性缓冲时间。打破原先只能在同一县(市、区)办理“一照多址”的区域限制和数据壁垒,实现“一张营业执照、多个经营地址、多点开展经营”的服务模式,申报材料压缩至原本的30%,为企业节约大量经营成本。
图片   7月7日,在奎文区东关街道苇湾社区,孩子们在“爱心暑托班”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暑假来临,城区各个社区纷纷开办“爱心暑托班”,免费为孩子们提供学习辅导、手工、阅读等活动,丰富孩子们的暑期生活,解决了双职工家长们的后顾之忧。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驰 摄
培植强村项目、搭建交易平台、书记“揭榜亮诺”,寿光市—— 以党建引领促乡村共富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窦浩智
  通讯员 桑德春 文/图

  今年以来,寿光市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共富乡村”工程,持续用力培育富民产业、强村项目,建立组织、群众与市场的利益联结机制,一幅幅产业兴、村民富、集体强的共富场景在菜乡大地渐次铺展。2023年,寿光市村集体收入过千万元村达到18个,过百万元村达到180个;居民存款达到1200多亿元,城乡居民收入比1.76:1。该市被评为“全省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县”。
  培植强村项目
  结出共富果子

  “我过去在企业上班,去年镇上建起了蔬菜园区,就回村承包了一个220米长的大棚,种植黄瓜、丝瓜,到现在种了两茬,除去费用纯挣15万余元。现在实现了‘三个二’,村里一套房,城里一套房;生产一部车,出行一部车;劳作一套衣服,生活一套衣服。”说起回村创业后的变化,上口镇西景明二村的新农人刘晓波脸上满是喜悦。
  去年,上口镇引入寿光市发展集团,用活上级扶持资金,以跨村联建为抓手,建设了覆盖5个村、占地1500亩的智联农创蔬菜园区。地还是那片地,但从不值钱的“土坷垃”,变成了抢着要的“金疙瘩”,实现了“一园生五金”:村集体流转土地收租金、新农人租棚卖菜挣现金、闲置劳动力到园区务工拿薪金、薄弱村扶持资金入股分股金、国有企业运营项目有资金。
  碧龙面粉仓储车间、番茄小镇蔬菜园区、稻田镇商贸沿街房……近年来,寿光市坚持“用一分钱的扶持资金,撬动五分钱的共富项目”,累计争取扶持资金7800万元,打包投资入股16个强村共富项目,在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致富的同时,扶持156个村年均增收4万元,相当于为薄弱村留下了一本“定期打款的存折”。
  “三资”进场交易
  释放增收红利

  “村里老少爷们别提多高兴了,一个小集市下了个大金蛋!”寒桥西村党支部书记王东海说道。从底价16万元起步,经多轮竞价,最终以45.1万元成交,溢价率达到181%,为村集体增收近20万元。这是从洛城街道寒桥(夜)集市规范化管理承包项目公开竞价现场传出的喜讯。
  为把“沉睡资产”变成“增收财源”,寿光市按照“党建引领、规范交易、增收节支”的思路,构建了县、镇两级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印发《寿光市农村产权交易管理办法》,将50万元以上的“三资”交易进县级平台,50万元以下的“三资”交易进镇街平台。通过规范农村“三资”交易,变“少数人说了算”为“市场说了算”,既堵住了熟人发包、私下交易的漏洞,又引入了更多有意向、有实力的竞争者,有效推动了村集体增收节支。
  “去年以来,累计完成农村小额项目364宗,交易金额8252.6万元,为村集体增收705.8万元,溢价率22%;为村集体节约资金371.1万元,节支率7.9%。‘一增一减’间,最受益的是村集体,得实惠的是老百姓。”潍坊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寿光分中心钟宝国介绍。
  书记“揭榜亮诺”
  增收各显其能

  “我们将小区前的闲置地块盘活,投资150万元打造了一条‘网红’小吃街,不仅为村里带来了烟火气,增加就业岗位150多个,而且每年为村集体增收68万元,不到三年就能收回成本。目前,小吃街二期工程正在施工,建成后还能再增收20多万元。”圣城街道前朴里村党支部书记寇建光介绍。
  为激发村干部的增收活力,寿光市开展“共富菜乡·村村提升”增收竞赛,组织村党组织书记“揭榜亮诺”,在集体增收上想办法、挖潜力、找路子。每季度按照5%的比例评选进步村和落后村,对增收明显的颁发红旗、增发绩效补贴,对原地踏步的村黄牌警告、扣发绩效补贴,形成了“干好有奔头,增收有实惠”的鲜明导向。
  “发展村集体经济‘天上掉不下来’‘坐着等不出来’,只有干出来、闯出来。我们引导村干部开动脑筋,经营村庄,挖潜开源,找到了符合村情实际的增收路子。”寿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洪科这样说道。
潍城区聚力提升
基层治理效能   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晓杰)连日来,在潍城区于河街道,50余支党员志愿服务队为居民提供治安巡逻、矛盾化解、防溺水巡逻、安全生产排查等志愿服务。今年以来,潍城区聚力提升村级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服务力,以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基层治理迈上新台阶。
  阵地前移,变坐等上门为主动服务。潍城区坚持“党建+网格+志愿服务”,形成“党员融在网格里、力量聚在网格内”良好局面;汇聚民意,建立健全入户走访机制,结合各个时期重点工作,扎实开展入户走访行动,收集群众意见,掌握民情民意;壮大队伍,变服务对象为工作力量。积极引导居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做基层治理的参与者。
“潍坊之约”宣传月活动
在南京启幕   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隋炜凤)为深入推介潍坊悠久的历史文明、丰厚的旅游资源、绚丽的民俗文化,持续推进“引客入潍”行动,7月6日,由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与富力集团主办的“潍坊之约”宣传月活动在南京富力万达嘉华酒店举行。
  据悉,本次“潍坊之约”宣传活动持续至8月底,每个周五、周六晚餐时段同步在广州、南京、武汉、长沙、沈阳等50个城市、51家富力集团酒店自助餐厅,提供具有潍坊特色的拌辣皮、芥末鸡、炝芹菜、麻汁杂拌4大凉菜和景芝小炒肉、芝泮烧肉、潍坊朝天锅、虎头鸡、潍县炸五香肉、潍坊黄焖甲鱼6大热菜。
  同时,在餐厅同步循环播放潍坊文旅宣传片,并以潍坊旅游景区门票作为奖品对来酒店就餐的客人进行抽奖。发放包括青州博物馆、十笏园博物馆、沂山风景区、世界风筝公园(齐鲁酒地)、富华游乐园、红高粱影视城等在内的潍坊10个景区、1万余张门票,“引流”全国游客来潍旅游,提升城市影响力、知名度、美誉度。
  启动仪式上,南京、潍坊两市旅游行业协会主要负责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就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宣传推介、招商引资、客源互换、旅行社业务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
昌乐:“四好农村路”铺就乡村振兴快车道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付生
通讯员 张磊 刘宁宁 文/图

  夏日,驱车行驶在昌乐县宽敞平坦的农村公路上,沿途千姿百态的风光美景让人心旷神怡,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生态画卷。
  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抓手,打造农村公路建设新路网,拓宽乡村多业态联动发展新通道,近几年,昌乐县新建改造农村公路444.3公里、大中修道路840公里,让农村公路由“线”成“网”、由“窄”变“宽”、由“通”到“畅”,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池子村位于高崖水库库区最南端,地处安丘、临朐、昌乐三县交界处,位置偏僻,虽然生态环境优美,却在一段时间里没有发展起来,曾一度是发展慢村。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道路不畅、交通不便。
  “我们在水库的边角上,向西向南是临朐县,向东是安丘市,与库区管理服务中心隔着水库和一条河。原先,村子周边没公路,也没桥梁,村民们想到库区管理服务中心办事或到库区集市销售农产品,需要绕行一个大圈,不仅个人办事非常不方便,发展上也受地理位置限制。”池子村党支部书记孙垂军说,但这些已经是老皇历了。
  “如今,县里在离我们村不远的地方建成了河野桥、建成了湖滨东路,跨过河、迈过水,把我们与库区连成了一片。村里也修建了水泥路,连接到了公路上,汽车直接开进了村,到库区管理服务中心的时间节省了近1个小时。”孙垂军介绍,这不仅为村民生活带来了便利,还带来了发展机遇,大量客商和游客顺着公路而来,让村里的特色农产品卖出了好价钱。目前,该村已发展芋头、地瓜等特色农产品500余亩,带动村民增收10万余元。
  要想富,先修路。池子村的村民亲眼看见、亲身体验到了一条公路带给他们的巨大变化。随着农村路网的不断完善、通行环境的持续提升,越来越多的变化在昌乐县乡村呈现。实现物流服务点“村村通”,打造乡村便捷物流通道,是其中之一。
  潍坊自然邦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位于乔官镇唐家店子村,这个村以种植“黄金籽”西红柿而闻名,物流快递进村提高了他们的蔬菜运输时效。
  该公司董事长梁其安介绍,他们很大一部分西红柿通过电商进行销售,以前受物流制约,客户下单后,往往要第二天才能发货,现在基本是当天下单当天发货,发货速度保障了,西红柿的新鲜度也就有保障了,销售量随之水涨船高。
  昌乐县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朱祥河告诉记者,该县已建成县级物流服务中心1个、乡镇服务站5个、村级服务点360个,形成县、镇、村三级农村物流服务网络,进一步拓宽了城乡人流、物流、资金流双向流通大通道。
  如今,越来越通畅的农村公路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力。在五图街道方山脚下的“品质庵上湖”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一条条蜿蜒在田野村庄的公路,将九龙湖花海、方山古八景、响水崖子民俗等13处乡村休闲观光好去处串联起来。道路两侧有千亩果园、观光体验农业、农家乐、民宿酒店……满载游客的大巴车或私家车川流不息。
  “现在几乎天天都有团队来参观学习、研学体验、休闲游玩。上半年,仅我们村就实现文旅创收100余万元。”庵上湖村党支部书记赵继斌说。目前,该示范片区正在进行村庄风貌、文创IP设计,旨在进一步提升“一条线”乡村形象及农文旅多业态联动发展档次。
  青山绿水通大道,擎起百姓幸福梦。在昌乐县,一条条平坦畅通的“四好农村路”串联起一个个村落,为广大农村群众奔向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铺平了道路。
寿光科创赋能中心产业园
一期工程交付使用   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孙希明)日前,寿光科创赋能中心产业园一期工程交付使用,并迎来首批业主。以此为开端,寿光与各高校院所加强对接,为园区崛起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寿光科创赋能中心产业园规划建设14栋标准化厂房和1栋综合研发楼,目前7栋厂房及综合研发楼具备交付条件,全面建成后,将成为集科技创新、配套办公、技术成果转化、产品检验检测、品牌建设于一体的创新型示范园区。产业园采取租赁形式对外招商,主要面向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电子科技等领域,中小企业“拎包入驻”,由专业地产物业托管,为入驻企业持续赋能升级。在引进优质项目的同时,寿光全力以赴对接知名院校和高端人才,设立企业与现有合作高校院所专家人才台账、亟待解决技术难题台账,带着技术难题找院校、引人才,突出精准施策、需求导向,实现产业发展与人才集聚同频共振。
葵花盛开引客来   连日来,昌邑市文山森林公园的向日葵竞相绽放,构成一幅美丽的黄色花海美景,吸引大批市民前来观赏和晨练。这片向日葵花海所在地,是近年来新打造的一处集文化、运动、景观于一体的休闲健身公园,已成为周边居民晨练、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洪明 通讯员 陈忠宝 摄
安丘:“强引擎”引领高质量发展   □通讯员 宋晓东 韩硕
  一组数据给蓬勃向上的安丘市发展鲜亮注脚:该市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2家,1至5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5.2%,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37.2%,透过数据看发展,安丘高质量发展动力强劲。
  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第一支撑。在实践中,安丘市将今年确定为“大项目建设年”,加力推进实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蓝想、旭能、埃尔派等越来越多的企业乘势而上、向新而行,正大、中粮、京业汇等落地生根、拔地而起,经济发展“绿”意更浓,汇聚起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一个个大项目犹如一粒粒高质量发展的种子,正在安丘大地上呼吸新鲜空气、汲取营养拔节成长,安丘“黄金五年”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正在加速变为现实。
   龙头企业带动
  产业链式拓宽延展

  龙头企业具有较强的资源配置能力和协同组合动力,能够凝聚产业链上下游,带动大中小企业链式发展。
  近年来,安丘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引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产业链、产业生态,不断占领行业制高点。
  在京业汇CostcoPet宠物产业工园项目建设现场,工程机械轰鸣,建筑工人紧张有序施工。“目前,已有5家行业领军企业和7家省内龙头企业达成入园意向,多家企业预计8月份正式投产。”京业汇CostcoPet宠物产业工园副总经理柴涛表示。
  从一家企业到一个产业园区,再到一条完整的供应链服务,京业汇用活“数字经济+实体经济+平台经济”模式,吸引一批相关领域头部企业落户,为这座城市带来了更多“数实融合”的发展机遇。
  为“好项目”匹配“好服务”,安丘不遗余力。从项目签约、拿地、开工、建设、竣工,到投产、达产,安丘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各部门串联作并联,不允许任何环节出现“拥堵”,让企业在安丘稳稳“安家”。
  从招引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崛起到围绕主导产业发展产业集群,再到补强产业链条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如今,安丘市通过为龙头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牵线搭桥”,有效实现二者的“双向奔赴”。
   科技创新驱动
  经济发展“换道超车”

  审视当下,新技术带来的产业迭代浪潮全面来袭,谁先抓住机遇谁就能“换道超车”。
  奋进新征程,如何捕获动能之变的“密码”?遵循新发展理念,坚定新型工业化之路,是安丘工业领航瞄准的新航向。
  在山东旭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低碳高效节能冷却系统装备制造及数字化综合智慧能源项目现场,工程车辆来回穿梭,一片繁忙施工景象。作为2024年省重点项目,新项目建成后生产的喷雾推进冷却设备和闭式冷却设备,将打破国外产品在该行业的垄断。
  “我们与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共同研发的新一代节能型喷雾推进冷却塔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可实现节电100%、节水20%。”山东旭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江涛说,项目建成后,将年实现销售收入4亿元、利税5500万元。
  在分秒必争的产业发展竞技场,安丘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化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夯实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支撑。
  近年来,安丘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智能制造等绿色低碳产业,通过实施重大项目引领,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打造更具竞争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紧紧跟踪并把握科技前沿变化,安丘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积极抢抓新机遇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目前,该市有高新技术企业10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35家。
   项目精确“招引”
  链条能级跳跃迁升

  精准招商、有的放矢,是安丘市招商引资、寻求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法宝。
  一个大项目的成功落地,常常能够成为产业集群发展的催化剂,进而对所在区域的经济增长产生显著推动作用。在安丘,更多优质大项目正成为推动城市接续发展的“强引擎”和“硬支撑”。
  安丘正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精准出击。安丘主要领导带队奔赴苏州、深圳等地,全面推介安丘区位优势、产业布局、招引政策,1至5月份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出门招商”11次,开展招商推介活动2次。
  “我们沿着安丘市实际产业发展需求,精准招引了苏州三冠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高标准建设苏州(安丘)科技产业园,加力布局智能制造产业赛道。”安丘市投促中心主任李静静告诉记者,安丘市聚焦主导产业,提前描画出“招引图谱”,便于招商团队“按图索骥”。
  在招商引资这件事上,安丘高招频出,连续两年组织发展大会,通过节会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方式,千方百计招商引资上项目,并定期举办“乡贤恳谈会”“企业家座谈会”跟紧服务。
  一览安丘今年确定的49个重大项目,“含金量”和“含新量”十足。
  看产业类别,涉及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看合作来源,囊括长三角、京津冀地区的央企国企、行业龙头;看招商渠道,涵盖园区招商、产业链招商、驻点招商等方式,突出“链式思维”,产生“集群效应”。
  从以上几个方面,能清晰看到安丘抓项目的逻辑思维:突出精准高效,全力攻坚大项目,培强跨越发展新引擎。
  近年以来,安丘抓实以链招商,动态更新重点产业链招商指引,瞄准跨国公司、头部企业、关键配套企业,按图索骥,精准招引,签约落户一批补链、延链、强链项目。同时强化以商招商,发挥龙头企业牵引作用,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1至5月,新签约过亿元项目41个,新落地开工项目43个,新增到位资金38.91亿元。
  随着众多项目的成功落地,安丘正在逐渐构建起一条条充满活力、动能强劲的产业链条,推动城市经济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山东港口潍坊港:踏浪而行迈向世界一流的智慧绿色港口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瑗
  通讯员 丁赟栋 文/图

  时代大潮奔涌不息,强港征程波澜壮阔。近年来,我市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持续推进潍坊港加速建设亿吨大港,全力打造环渤海区域特色枢纽港,与山东港口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绿色港口的目标同频共振,驭风逐浪。
  走进山东港口潍坊港,自动化远控岸桥高高耸立,将集装箱从岸边货轮上稳稳抓起,精准码放在无人集卡车上。随后,集卡车按照设定程序自动行驶到集装箱场区,全程无人操作,繁忙而有序。
  这个“年轻”现代化港口快速崛起,仅仅用了五年的时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货物吞吐量较2019年增长了4.7倍,集装箱量增长了5.5倍,实现翻番式、跨越式增长。潍坊港何以后来居上、实现华丽蝶变?
  依靠科技支撑、智慧赋能,潍坊港焕然一新,展现出澎湃活力。以创新发展为引领,以绿色发展为驱动,大力推进港口智慧化绿色化建设,对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高质量发展十分重要。
  港区、园区、城区融合发展是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放大临港产业效能、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的内在要求和大势所趋。山东港口自成立以来,便将“建设国际领先的智慧绿色港”置于发展定位之首。借助山东港口广阔平台,潍坊港加快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加快数智化升级步伐,将科技创新融入港口建设的各个环节,在吞吐量、运输效率、绿色环保及服务等方面实现巨大提升,自动化门机、集装箱全流程自动化、干散货全流程自动化等科技创新项目相继投产运行。
  “集装箱自动化作业投用后,全流程作业人工成本降低70%以上,机械能耗减少70%以上,实现‘智慧科技与绿色低碳、作业效率与本质安全、技术进步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潍坊港远程操控中心项目负责人李成利介绍。
  自主创新,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使传统产业脱胎换骨,产生质的变化。通过将传统码头改造升级为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向“现有存量”要“发展增量”,实现“弯道超车”。潍坊港成功打造出具有可复制推广、智能化程度高、运营效率更优、投资成本更低、绿色发展更佳的智能化改造方案。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以来,潍坊港始终高度重视智慧绿色港口建设,立足港口实际,瞄准绿色低碳趋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跑出零碳港口建设的加速度。
  在供给侧方面,聚力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开发,推动港区分布式光伏建设“应建尽建”面积达3万平方米。潍坊港分散式风电项目是山东省首批陆上分散式风电项目,建设港区大型风机4台,产生的绿电将同时供应码头设备及船舶岸电使用,在全国港口范围内亦屈指可数。建成潍坊港首座港区加氢站,积极推动“氢进万家”建设。在消耗侧方面,聚力设备设施电动化、清洁化替代,灵活运用多种建设运营模式。配套建设充电桩46座,引进无人集卡车、电动化装载机、洒水车、堆高机等车辆设备,港口清洁用能占比提高到62%,为绿色港口建设注入新动能。目前,规模化、多元化利用可再生能源已在潍坊港全面起势,港口环境日趋“清洁化”。潍坊港区散货码头申报的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路典型运输和设施零碳试点》获得专家高度评价,成功入围交通部首批近零碳码头试点工程,也是山东省首个、山东港口内部唯一一个近零碳码头试点,为行业树立了绿色标杆。
  向“新”求“质”,今年,山东迎来世界一流强港建设的关键之年。随着山东港口潍坊港发布“零碳港口”创建方案,将为山东省港口集团乃至全国零碳港口建设提供“渤海湾港方案”,力争在行业率先打造以“全物流链绿色低碳发展”为特点的潍坊港零碳港口3.0示范区。
  7月5日,渤海湾航运中心正式揭牌,作为港区、园区、城区“三区互融”重点项目之一,航运中心的揭牌运营标志着三区互融发展又迈出坚实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港口智慧化、绿色化建设,全力推进建设全国首个‘零碳港口’,在行业内率先打造以‘全物流链绿色低碳发展’为特点的潍坊港零碳港口3.0示范区,为全国的零碳港口建设提供‘潍坊港方案’,切实践行‘双碳’目标。”潍坊港散货公司党支部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孙超说。
  殷切嘱托催人奋进,逐梦深海,向海图强,山东建设世界一流强港快马加鞭。作为山东港口重要的一极,山东港口潍坊港将始终坚持“智慧绿色港口建设”这条主线,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推进“零碳港口”建设,以生态绿色环保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全力打造美丽智慧的绿色海港,实现能源供应多能互补、自动化智能化提升、运输结构调整优化、低碳管控能力提升,以更高水平建设海洋强市,为海洋强省、海洋强国建设作出更大潍坊贡献。
关于《潍坊市保税分区保税北区单元01、02街区详细规划》的批后公布   为优化综合保税区北区城市布局、保障重大项目落地实施,潍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保税分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组织编制了《潍坊市保税分区保税北区单元01、02街区详细规划》。该规划于2024年6月20日经潍坊市人民政府批复,现将审批结果予以公布。
  一、项目基本情况:
  1.BS-BQ-01街区位于黄海一路以西,辽河西七街以南,辽河西四街以北,规划二路以东,面积约116.56公顷(1748亩)。主要用地性质为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防护绿地、供电用地、城镇道路用地。
  2.BS-BQ-02街区位于黄海一路以东,辽河西七街以南,辽河西四街以北,黄海三路以西,面积约222.14公顷(3332亩)。主要用地性质为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商业用地、防护绿地、供电用地、城镇道路用地。
  二、批准机关:潍坊市人民政府
  三、批后公布单位:潍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保税分局
  四、公布单位电话:0536-8891013
凝心铸魂固根本 赋能增效促发展 ——潍坊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综述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薛 静
  通讯员 潘洪钧 李海朋

  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论述,突出“精准有效、务实管用”理念,从事关全市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高度,将干部教育培训深度嵌入时代任务、中心大局、事业发展和干部成长,高质量教育培训干部,高水平服务发展,为建设实力强品质优生活美的更好潍坊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聚焦主题主线  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强基固本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只有筑牢深厚的思想理论之根、赤诚的理想信念之魂,才能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推动事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我市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要任务,贯穿教育培训全过程、各方面,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突出主课地位,持续深化学习——
  牢牢把握“政治性是干部教育的第一属性”要求,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摆在首要位置,作为党校主体班次的“主课”、各类专题班次的“首课”和各级党性教育培训机构的“中心课”,开设专题教学单元,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学习贯彻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先后组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教育、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专题学习班7轮次,累计培训县处级以上干部1.4万余人次。组织全市党员进县级以上党校培训,2019年以来,市、县、镇分层分类组织培训班13638期,培训党员干部368.66万余人次。在潍坊干部学习网开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专栏,上传精品课程50部,组织全市领导干部登录参学。
  注重系统谋划,推动入脑入心——
  聚焦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这一头等大事,围绕讲全、讲准、讲深、讲透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工程,充分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职能作用,建立起一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的总论+分论+地方实践的“2+15+N”马克思主义课程体系。创新运用互联网+、虚拟现实等技术,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潍坊实践主题教室,采取展览展示、视频导入、问题牵引、课堂讲授、案例研讨等多种形式,组织干部沉浸式学习领悟。昌邑市运用“专家授课+现场教学+思辩研讨+基层调研”四位一体培训方式,高质量举办主题教育及历次全会精神专题读书班、学习班。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培训实效——
  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推广领导专题辅导、专家理论阐释、现场案例教学、学员分组研讨相结合的综合培训模式,把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与潍坊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在以学促干中提升实践本领。分批次组织教学骨干赴发改、工信、农业等市直部门开展为期一年的交流锻炼,紧密结合全市发展实践中创造的典型经验、特色做法开发课程、案例,联系实际把理论讲明、讲深、讲活、讲透。寿光市综合运用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教学模式,全面推行入学、结业两轮政治理论测试,引导干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突出政治训练  不断提升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干部教育培训本质上是政治教育、政治培训,必须突出旗帜鲜明讲政治的要求,把提高政治觉悟、政治能力作为重中之重。
  我市坚持把政治训练贯穿干部教育培训全过程,不断推动干部政治素养、政治能力与担负的领导职责相匹配,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锤炼坚强党性,铸就政治忠诚的干部队伍——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聚焦旗帜鲜明讲政治这一根本要求,坚持把党性教育贯穿干部教育培训全过程。充分挖掘潍坊贯穿古今、一脉相承历史文化特质,实施“党性教育全域提升工程”,着力打造“清廉为民”“革命为民”“奋斗为民”党性教育“三大体系”,把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感性与理性有机结合起来、贯通起来。拓展王尽美革命事迹教学基地、市委党校潍坊监狱分校等现场教学形式,增设“扣问初心”“检视反思”等教学环节,增强党性教育实效性,推动广大干部持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临朐县深入挖掘提升临朐县委诞生地旧址、淌水崖水库陈列馆等红色教育资源,打造党性教育教学精品路线,分批开展现场教学120余次。
  切实加强正确政绩观教育,围绕树牢正确政绩观的重大意义、时代要求、实践思考等内容,通过理论阐述、政策解读、案例剖析等方式进行专题辅导,邀请纪检监察、巡视巡察负责同志开展政绩观偏差警示教育,帮助干部进一步深刻理解“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怎样树好政绩”等重大问题。
  抓好“关键少数”,强化“一把手”政治培训——
  实施“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项目,有计划地选调各县市区、部门单位、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到市级以上党校参加专题学习培训,优先安排县市区和市直部门(单位)党政正职参加中组部、省委组织部组织的培训,真正让“一把手”在政治上标准更高、要求更严、能力更强。五年来,市、县两级选派1100余名“一把手”参加省级以上培训,全面提升“一把手”政治素质。
  着眼后继有人,加强中青年干部理想信念教育——
  深入实施年轻干部“扎根·成林”行动,强化政治忠诚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纪律规矩教育,策划举办“铸魂赋能·成长加速”系列专题培训班次,结合年轻干部层次和特点,探索了“触动心灵式培训”“青年干部一体化培训”等新模式,编印警示教育教材《前车之鉴—潍坊市年轻干部严重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忏悔录》,举办“年轻干部周末大讲堂”,从国家部委领导和清华大学等知名大学邀请专家直播授课,相关做法在中国组织人事报、省委组织部《组工信息》等宣传推介。高密市、昌乐县开展年轻干部帮带培养行动,为3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配备政治导师、业务导师,帮助年轻干部快速成长。
强化履职能力培训  锻造一支本领高强、堪当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干部教育培训的基本功能,就是培养造就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我市坚持中心大局,要求什么就紧跟什么、发展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干部紧缺什么就补充什么,帮助干部更好担负起现代化强市建设的时代重任。
  坚持围绕中心大局,着力推进精准赋能——
  围绕中心大局精准施训,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生命力所在。近年来,全市上下秉持“更准解读发展趋势、更好服务中心工作、更快提升发展本领”理念,不断提高围绕中心大局谋划工作的能力水平。
  按照“抓好能力提升这个关键之举,着力帮助干部提高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要求,区分不同行业、不同领域领导干部,实施“产业转型升级与新经济发展”“提升能级活力打造高品质城市”等十大专题培训系列,分级分类对全市干部特别是重点岗位领导干部进行培训,着力提高干部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的能力水平。持续办好“潍坊干部大讲堂”,紧盯中央和省、市委重大决策部署,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来潍辅导授课,市、县、镇三级领导干部和企业家在18个会场同步收听收看。截至目前,已邀请国家应急部副部长孙华山,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等举办40期辅导授课,培训干部5.3万人次。潍城区聚焦新旧动能转换、“双招双引”等发展重点,邀请华为集团副总裁、金牌讲师苏伟,省委党校教授仝鹏等专家学者进行集中授课,帮助干部开阔眼界。
  紧扣市委“一七五一”思路目标和任务举措,聚焦提升干部和企业家“两支队伍”能力作风推动高质量发展目标,创新开展“干企同学同训”模式,让干部和企业家成为同学、一起培训、共同提升,先后设计举办工业母机、高端化工、氢能储能、食品加工等重点产业链“一体化融通式”培训班,以及新生代企业家、涉外企业家、专精特新企业家、巾帼企业家等“一班一特”培训班。
  着眼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持续夯实基层基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干部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基础,是做好基层工作的骨干力量。
  聚焦培养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结合基层干部实际需求,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使广大基层干部的素质能力适应形势任务需要、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深入开展“基层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工程”,本着“市级抓示范、县级抓重点、部门抓行业、镇街抓兜底”原则,针对基层干部工作特点,综合采取上级调训与本地轮训、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实地培训与网络培训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培训的灵活性、可操作性,确保培训全覆盖。近年来,举办全市创新提升“三个模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培训班、新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等各类培训项目697个,培训基层干部9.53万人次。
  突出实战实训,不断提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是最好的课堂,实战是最有效的历练。干事创业的“金刚钻”从哪里来?说到底,就来自干中学、学中干。
  坚持“干而论道”,注重邀请企业家、基层干部、先进典型等对象来授课,让懂政策的人讲政策、有经验的人谈经验、会方法的人教方法。寒亭区采取“一把手带头讲、业务骨干轮流讲”,推动“干部教、教干部”常态化。坊子区与《人民日报》旗下“人民学习”开展合作,运用视频连线方式邀请杨禹、金一南等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辅导,目前已累计培训2000余人次。
  紧贴业务实操,灵活安排研讨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教学,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着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创新推行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理论笃学+对标研学+实干践学”三段式培训,分5批选派400余名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干部,到发达地区、知名企业对标学习历练,把实践导向融入学习培训全过程,推动干部境界和能力大提升。深入推进“赢在中层”行动,实施中层干部“优岗提能”和市、县干部双向交流,让干部在不同环境、不同岗位经受锻炼,帮助弥补经历单一、能力短板和经验盲区。诸城市采取实践锻炼、跟班学习等方式选派年轻干部到国家部委、省、市部门跟班学习、开拓视野,选派430余名优秀干部到项目建设、债务化解等重点任务攻坚一线历练。滨海区定期选派年轻干部到国家部委、省、市部门跟班学习、开拓视野。
健全干部教育培训体系  着力增强教育培训的时代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高质量教育培训干部、高水平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作支撑。我市坚持统筹谋划、改革创新、共建共享,加大培训阵地、师资队伍、课程教材建设力度,努力解决优质培训资源不充足不平衡的问题,培训基础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夯实教育培训阵地——
  实施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质量提升行动,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县级党校建设。新建成奎文、潍城等4所党校,总建筑面积13.2万平方米,最多可同时容纳3600人集中培训学习,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市、县两级党校全部达到“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环境优雅”标准,主阵地建设全面上档升级。在全市重点打造“枝叶关情”社区工作实训基地、潍坊国家农综区创新人才发展中心等6处实训基地,各县市区配套打造285处现场教学点,可承载3.62万人现场培训学习,构建起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布局合理、规范有序的培训矩阵。青州市依托历史先贤名人资源,建立了以三贤祠、青州博物馆、松林书院为代表的政德教育教学点,形成了以“忠诚尽职爱民清廉”为主题的政德教育体系。高新区深入打造潍柴改革创新示范点、元宇宙未来创新谷,入选全省优质教学资源库(教学点)。
  创新教育培训模式——
  持续开展“干部教育培训供给侧改革”,把改革创新作为推进干部教育培训事业取得新发展的强大动力,努力开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局面。
  坚持“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理念,围绕提升培训感染力和实效性,对每个培训班次开展“一训一议一案”,差异化设置培训课程,最大限度提升培训效果。针对履职能力提升班次,探索融合式培训新模式,综合采用“课堂讲授+现场教学+研讨交流+实践锻炼”的立体式培训方式,采取“讲解+提问+感悟”等方式现场交流授课;对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突出“年轻”属性,加大党性教育、现场教学、模拟演练、研讨交流比重,安排一周时间到王尽美革命事迹教学基地体悟实训,不断凝心铸魂、熏修党性;对企业家培训班,组织企业家赴先进地区开展对标学访,创新采取“现场教学+现场授课”,提升企业家综合素质。开展党校主体班次“异地互换式教学”新模式,与烟台、威海等地互派主体班次开展互换式教学,在不增加培训费用情况下,达到在异地考察学习、开阔眼界、更新观念的效果。保税区、峡山区分级分类开展培训,帮助干部提升履职所需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
  实施网络培训提质增效计划,持续优化潍坊干部学习网建设,丰富课程资源、增设培训专栏、举办专题培训班次,统筹用好“组织调训+自主选学”“直播+录播”等形式开展灵活多样的培训,重点围绕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金融风险防控等举办培训班次。安丘市打造“智慧干教”信息化平台,实现学员在线报名、培训需求调查、干部学时认定、培训信息查询等相关功能于一体。
  加强师资队伍和课程、教材建设——
  坚持“本固枝荣、根深叶茂”理念,着眼深入总结归纳全市“走在前、开新局”的生动实践,给干部教育培训提供更多富有时代特征、实践特色的本土优秀教材,在全市组织开展以“培育地方名师,开发好课程、好教材、好案例,打造专业化实训基地”为主要内容的干部教育“一名三好一专”基础建设工程,打造产生市级好课程、好案例等126个(门),全部纳入各级党校和教育培训机构日常教学。奎文区实施“青蓝工程”“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开展入职培训、师徒结对、赛场练兵等活动,推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完善从严管理机制——
  大力弘扬学习之风、朴素之风、清朗之风,出台重点培训计划班次全流程全周期管理办法,构建“需求调研、策划设计、过程管控、质效评估”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训前,摸准摸实第一手资料,精心设计培训课程,力求培训效果“解渴管用”。训中,严把教学质量,加大主题研讨和思辨力度,及时总结提炼。训后,对所有授课进行评估分析,并指导全体学员在本系统本单位开展述学分享,达到“一人受训、共同受益”效果,切实把培训质量管理贯穿训前、训中、训后全过程。
  落实重点班次市领导开班、“一把手”带班、组织部跟班管理制度,对违规违纪学员严肃处理,校风教风学风愈加清朗。昌邑市制定干部参训纪律提醒清单,实行干部监督员全程跟班督学、量化考核,先后在培训中近距离考察干部590余人次。
  干部教育培训传承的是党的根脉、立足的是时代所需、面向的是事业未来,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铸魂、靶向发力、提质增效,为实力强品质优生活美的更好潍坊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弘扬“上海精神” 深化睦邻友好
开辟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新前景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谈习近平主席出席
上海合作组织阿斯塔纳峰会并对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   2024年7月2日至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阿斯塔纳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并应邀对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行程结束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向随行记者介绍此访情况。
  王毅说,仲夏时节,习近平主席开启中亚之行。这是党的二十大后我国最高领导人再次出访中亚,对引领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方向、深化中国同地区国家睦邻友好、推动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走深走实具有重要意义。5天4夜里,习近平主席不辞辛劳,出席了30余场重要活动,多双边相结合,政经文全覆盖,既有老友畅叙,也有新朋相识。哈、塔两国均高度重视,以最高规格、最隆重礼仪欢迎习近平主席到访。国内外舆论高度关注,认为此访亮点频出,精彩纷呈,有力提升了上海合作组织在世界格局演变中的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习近平主席对上海合作组织未来发展提供战略引领,彰显了大国大党领袖风范和崇高威望。
    一、弘扬“上海精神”,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发展实现新跨越
  王毅表示,上海合作组织是首个我国参与创建、以我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始终以“上海精神”为指引,巩固政治互信,加强睦邻友好,守护地区安全,推动区域合作,走出了一条富有成效的和平发展道路,树立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成立23年来,上海合作组织从6个成员扩大为26个国家组成的“上合大家庭”,成为当今世界覆盖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区域性国际组织,表明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上海合作组织理念和“上海精神”日益深得人心,上海合作组织的影响力、生命力和感召力不断提升。
  习近平主席分别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和“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主席深刻分析国际形势,指出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又一次面对十字路口,上海合作组织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公平正义一边,对世界至关重要。团结协作是上海合作组织一路走来的成功经验,中方愿同地区各国一道,继续弘扬“上海精神”,把稳正确方向,将上海合作组织打造为成员国实现共同繁荣振兴的可靠战略依托。
  习近平主席强调,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上海合作组织应做到三个“要”:即面对冷战思维的现实威胁,要守住安全底线;面对“小院高墙”的现实风险,要维护发展权利;面对干涉分化的现实挑战,要巩固团结力量。习近平主席进一步强调,成员国应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守望相助,努力建设“五个共同家园”,即团结互信的共同家园、和平安宁的共同家园、繁荣发展的共同家园、睦邻友好的共同家园、公平正义的共同家园。习近平主席并就此提出了系列具体倡议,表示中方将接任上海合作组织轮值主席国,愿同组织成员加强团结协作,同更多认同“上海精神”的国家和国际组织携手并进。
  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得到各方热烈响应。各方表示,“上海精神”是上海合作组织应对复杂地区形势挑战的优势所在,已成为成员国的共同行动指南。各方高度评价中国为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发展、促进地区和平稳定作出的重要贡献以及为团结“全球南方”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发挥的关键作用,对中方接任上海合作组织轮值主席国充满期待。
  王毅说,峰会通过《阿斯塔纳宣言》和关于各国团结共建公正和睦世界的倡议、关于睦邻互信和伙伴关系原则的声明以及26份成果文件,涵盖经济、金融、安全、人文、机制建设等广泛领域。特别是决定完善上海合作组织应对安全威胁和挑战机制、坚决打击“三股势力”,有利于维护好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党的二十大前夕,习近平主席出访乌兹别克斯坦并赴撒马尔罕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此次习近平主席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再次赴中亚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表明中方将上海合作组织置于中国外交全局的特殊重要位置。中方愿同各成员和伙伴一起,着力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成为维护地区和全球和平稳定与繁荣的建设性力量。
    二、传承世代友好,为中哈命运共同体丰富新内涵
  王毅表示,哈萨克斯坦是我国西北要邻和永久全面战略伙伴。中哈关系根植于绵延千年的古丝绸之路。建交32年来,中哈关系经受住时代变迁和国际风云变幻考验,结为独一无二的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此访是习近平主席第五次访问哈萨克斯坦,也是继去年习近平主席同托卡耶夫总统在西安、北京两度会晤后再次面对面交流。托卡耶夫总统高度重视,亲自精心设计,在机场举行空前规模的盛大迎宾仪式,首次安排哈萨克斯坦少年用中文演唱《歌唱祖国》,并首次在总统府欢迎仪式上安排战机表演,点滴细节之处尽显托卡耶夫总统对习近平主席的深厚友情。
  两国元首进行了长时间亲切友好交流,均积极评价当前中哈关系高水平发展势头,重申推进中哈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强烈政治意愿,同时就开辟中哈关系新的“黄金30年”作出新规划,达成新共识。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哈两国都处在各自发展振兴的关键阶段。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幻,中方维护中哈友好的初心坚定不移,推进全方位合作的恒心坚定不移,在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的决心坚定不移,对实现各自国家发展目标的信心坚定不移。双方要巩固相互支持,携手构建更加富有内涵和活力的中哈命运共同体。
  托卡耶夫总统表示,习近平主席的访问具有特殊历史性意义,是哈中关系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新起点。中国是哈友好邻邦、亲密朋友和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哈中关系始终基于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历史上,中国从未损害过哈方利益。哈中友谊牢不可破,是两国的共同财富,哈中互信比黄金更珍贵。哈方愿同中方一道,推动哈中关系在新的“黄金30年”里取得更多成就。
  访问期间,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联合声明》,见证签署数十项合作文件并共同出席两国文化中心和北京语言大学哈萨克斯坦分校揭牌仪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1年前,习近平主席正是在哈萨克斯坦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11年来,中哈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硕果累累。此访期间,习近平主席同托卡耶夫总统共同出席了中欧跨里海直达快运开通仪式,这标志着集公路、铁路、航空、管道运输为一体的多元立体互联互通格局日趋成型,将为中哈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强劲动力。
  王毅表示,世代友好、高度互信、休戚与共始终是中哈关系主旋律。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中哈政治互信更深,互利合作更实,国际协作更密。中方愿同哈方认真落实此访重要成果,坚定相互支持,做彼此现代化道路上的同路人和实现各自国家发展振兴的可靠伙伴。
    三、坚持休戚与共,推动中塔关系确立新定位
  王毅说,中国和塔吉克斯坦山水相连、唇齿相依,两国关系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坚实的政治基础、丰富的合作内涵、广泛的民意支持。两国元首建立了牢固互信和深厚友谊。新时代以来,习近平主席先后15次同拉赫蒙总统会晤。习近平主席在首次访塔十周年之际再次到访,塔方举国欢欣。拉赫蒙总统亲赴机场迎送,在机场举行规模空前的盛大欢迎仪式,并在国宾馆进行亲切友好茶叙,以塔方特有的质朴方式欢迎最尊贵的朋友。
  去年5月拉赫蒙总统访华时,两国元首共同宣布构建世代友好、休戚与共、互利共赢的中塔命运共同体。此访期间,两国元首签署联合声明,宣布建立新时代中塔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更高起点上携手构建命运共同体。双方都表示,将一如既往坚定推进友好互利合作,坚定支持对方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维护各自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彼此做值得信赖的朋友、可以倚重的伙伴和亲密无间的兄弟。拉赫蒙总统反复表示,中国是塔吉克斯坦的伟大邻国,塔吉克斯坦是中国的忠诚朋友。习近平主席此访是塔中关系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必将为塔中新时代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发展开辟新前景。
  王毅说,这次访问有两个突出亮点。一是两国元首共同出席中方援塔议会大楼和政府大楼落成仪式。5年前,习近平主席对塔进行国事访问时,两国元首共同为两座大楼模型揭幕。经过双方建设者5年团结奋斗,两座大楼如期建成,塔吉克斯坦建筑风格同中国建筑技术完美结合,成为象征中塔友好合作的新地标。二是习近平主席向拉赫蒙总统颁授中国对外最高荣誉勋章“友谊勋章”。这是中国首次在境外向外国领导人颁授“友谊勋章”,充分体现了中塔关系的高水平以及中国领导人重情尚义。两国元首互动始终充满真挚情谊,外方对中国的感谢之情特别是对习近平主席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令人动容。每场活动期间,全场都多次响起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这些都生动表明,中塔友好深入人心,中塔关系未来可期。
    四、增进战略沟通,推动世界和平力量获得新增长
  王毅说,习近平主席出席上海合作组织阿斯塔纳峰会期间,同俄罗斯总统普京等与会外国领导人举行密集双边会见。习近平主席积极宣介新中国成立75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强调中国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致力于中国式现代化,将为各方提供更多合作机遇;指出中国支持各国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加强“全球南方”国家之间的团结协作,更好维护自身发展权益和国际公平正义。习近平主席还强调,世界各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人类这艘航船驶向未来不会一帆风顺,国际社会必须同舟共济,确保航船始终行驶在正确方向。中国愿意和世界各国合作,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各国领导人都高度评价新时代以来中国取得的全方位伟大成就,由衷钦佩习近平主席的高瞻远瞩和全球视野,表示希望学习借鉴中国治理经验,加快自身现代化进程,明确表示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反对一切形式的“台独”,支持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统一所作努力,认为没有任何势力可以阻挡中国实现国家统一的大势。各方均高度赞赏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系列全球倡议,积极评价中国为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表示在乌克兰危机、巴以问题等许多重要问题上同中方立场相同相似,愿同中方加强多边协作,共同应对挑战。普京总统表示,俄方将继续同中方加强国际战略协作,团结“全球南方”,防止“新冷战”,反对非法单边制裁和强权霸凌行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人类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感谢中方支持联合国的事业,践行多边主义,愿同中方就国际金融架构改革和人工智能全球治理加强沟通合作。
  王毅表示,习近平主席这次访问取得圆满成功,进一步增进了中国同有关国家的战略互信,进一步巩固扩大了中国的“朋友圈”,实现了中国同有关国家关系的再提升、同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的再巩固,进一步丰富拓展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实践,也再次彰显我国国际影响力、创新引领力、道义感召力不断增强,是践行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又一次成功典范。今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探索国与国关系到追求更美好的世界,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中国式现代化将获得新动能,跑出加速度。我们要继续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精髓要义,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
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与启示述评之五   法者,治之端也。
  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布局科学系统,推进蹄疾步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相促进,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保障。
    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筑“中国之治”新优势
  国徽高悬,宪法庄严。
  2023年3月10日,人民大会堂大礼堂。全票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习近平,左手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右手举拳,面向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郑重宣誓。庄严场景,印刻在亿万人民心头。
  宪法,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最高法律规范。实行宪法宣誓制度,是推进依宪执政、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举措。
  四十余载斗转星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法治,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改革与法治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阔步向前。
  新时代的中国,跃上新的起点,也面对新的挑战——如何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如何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厉行法治,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习近平总书记一锤定音:“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坚持重大改革于法有据。”
  旗帜鲜明,正本清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鲜明指出一些人的认识误区:
  “一种观点认为,改革就是要冲破法律的禁区,现在法律的条条框框妨碍和迟滞了改革,改革要上路、法律要让路。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法律就是要保持稳定性、权威性、适当的滞后性,法律很难引领改革。这两种看法都是不全面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统一、相衔接,立法主动适应改革需要,积极发挥引导、推动、规范、保障改革的作用,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改革和法治同步推进,增强改革的穿透力。”
  高瞻远瞩,宏阔布局——
  2013年11月,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设专门一个部分部署“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2014年金秋十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第一次镌刻在党的中央全会历史坐标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深刻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分别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主题并作出决定,有其紧密的内在逻辑,可以说是一个总体战略部署在时间轴上的顺序展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都离不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此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上升到新的高度。
  系统集成,顶层设计——
  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主任,管宏观、谋全局,定规划、抓落实,推动法治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以法治之力护航全面深化改革。
  2021年初,《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一亮相,就受到海内外高度关注。这份规划与《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一道,勾勒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施工表”“路线图”,构建起法治中国建设的“四梁八柱”。
  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法治保障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巨轮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在改革中完善法治,改革成效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迈上“中国之治”新台阶
  时值盛夏,海南自贸港机场口岸等封关运作项目建设现场一片忙碌,“压力测试”等各项封关运作准备工作井然有序。
  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指出,“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施行三年来,海南紧扣改革需求制定一批相关法规,为促进自由贸易港建设夯实法治基础。
  处理好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的关系,把深化改革同完善立法有机结合,关系着法治进步、改革成效。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采取“打包”修法、作出决定等方式,为改革顺利推进提供法律保障;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修改刑事诉讼法,完善监察与刑事诉讼衔接机制;修订国务院组织法,为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提供坚实法治保障;修订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确认和巩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成果……
  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相统一的路径愈发清晰。
  司法体制改革“动真碰硬”,守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
  碧波浩渺,清风拂面,乌江干流水面,宛若一幅流动的画作。曾几何时,两岸的生活垃圾等污染,一度让乌江部分江段饱受摧残,治理困境亟待破解。
  面对难题,作为重大改革举措的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显示巨大威力。贵州省市县三级检察机关联动开展公益诉讼,有力督促行政部门和地方政府依法履职、治理污染,乌江终于碧波重现。
  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英烈保护、维护妇女权益……检察公益诉讼触及范围越来越广,监督“利剑”效能在攻坚克难中不断彰显。
  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根本途径在于改革。
  司法资源如何科学合理配置?冤错案件怎样防范?“案多人少”矛盾如何化解?……
  习近平总书记为改革指明方向:“坚定不移推进法治领域改革,坚决破除束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体制机制障碍。”
  推行员额制改革,让司法力量集中到办案一线;推动司法责任制改革,“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守住防范冤错案件底线;出台规定防止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批条子”“打招呼”;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案件繁简分流等推进实施;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全覆盖”……一系列改革举措环环相扣、落地见效。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但没有做成的改革”,改的是体制机制,破的是利益藩篱,顺应的是民心所向。
  废除劳教制度、纠正冤错案件、改革律师制度、推进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破解案件“执行难”、构建多元解纷机制、推进减证便民、推动政务服务“一窗通办”、治理“奇葩证明”等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聚焦短板弱项,直击堵点痛点。
  以法为纲,崇法善治。
  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制定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等,建立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法治政府建设扎实推进,依法行政焕发新气象。
  从法律体系向囊括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的法治体系全面提升,从“制”到“治”的飞跃,彰显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与全面深化改革相互促进,改革成效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作用,护航改革开放行稳致远,筑牢中国式现代化法治根基
  “通过!”
  2023年12月2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粮食安全保障法,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仓廪实,天下安。在一批改革成果、实践经验基础上,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对耕地保护利用和粮食生产、储备等各环节作出系统规定,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全链条”保障。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加强法治保障,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完善制度建设、巩固制度基础——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
  近年来,国家安全法、粮食安全保障法、反外国制裁法、反间谍法、反恐怖主义法、网络安全法、生物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法律制定或修改,逐步完善的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律体系,为新时代推进国家安全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最基本、最稳定、最可靠的保障。
  不仅要制定法律,还要监督法律正确实施,才能使制度基础越发坚实巩固。从开展执法检查到听取报告再到专题询问,全国人大常委会“全链条”监督模式运用更加广泛,法律制度的“牙齿”充分咬合。
  首次听取审议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首次听取审议国家监委有关专项工作报告,首次开展对“两高”专项工作报告的专题询问……这些“首次”,背后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监督工作的持续探索改革创新。
  确保改革有序进行,以法治之力提振发展信心,稳定社会预期——
  2024年2月21日,一场民营企业家关注的座谈会——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座谈会在司法部举行,会场气氛热烈。民营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畅谈对立法的意见建议。
  民营经济促进法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立法工作计划。以法治方式保障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用法治方式提振市场信心、稳定社会预期,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有效推动高质量发展。
  制定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厘清政府权力边界;加强产权司法保护,让“有恒产者有恒心”;设立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法庭,创立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制度,创新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
  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一系列改革举措,营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健全推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使改革在良好的法治环境中不断深化——
  社会和谐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
  党中央部署开展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涉黑组织数量是前10年总和的1.3倍;深入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清除积弊沉疴,政法队伍面貌焕然一新……法治权威得到彰显,为进一步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提供组织保证。
  法治的力量,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信仰。在法治轨道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必须厚植法治社会土壤。
  今年5月,“民法典宣传月”活动在全国如火如荼开展,向广大群众普及民法典知识,提高法律素养和法治观念,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维护英烈尊严,鼓励见义勇为,保护正当防卫,依法惩戒“老赖”,树立规矩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立法,法治德治相得益彰,助推社会风清气正,让改革发展更有保障。
  改革开放大潮波澜壮阔,在新时代奋进激荡,向着民族复兴澎湃而去;全面依法治国步履铿锵,法治中国建设前景光明、催人奋进。
  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继续吹响法治与改革冲锋号,在改革中不断完善法治,开创法治中国建设新局面;在法治护航下全面深化改革,汇聚起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法治力量,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保障。
     (新华社北京7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