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怀禹 张益阁
仰民之所信,解民之所忧。近年来,奎文区司法局廿里堡司法所扎根基层,立足“社区所愿、群众所想”,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浪潮”里以法治文化聚民心、凭司法调解解民忧,充分发挥司法所在基层法治建设中的优势作用,将司法所打造成基层法治建设的一线平台、预防化解纠纷的一线阵地、提供法律服务的一线窗口,用脚步和汗水丈量着法治为民的使命与担当。从“二五普法”到“七五普法”,廿里堡司法所连续6次被评为“全民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2019年,奎文经济开发区(廿里堡街道)被潍坊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评为第一批“潍坊市法治示范街道”。2023年,廿里堡司法所被市司法局命名为全市首批“枫桥式”司法所。
以制度促工作、管工作,让法治阳光照亮基层
7月23日,记者走进奎文区司法局廿里堡司法所,浓厚的法治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只见《民法典》的重要意义、《民法典》七大看点解读等法治展板设置有序,让群众在步入司法所的瞬间就置身法治氛围之中,接受着法治文化的“熏陶”。司法所一楼,无讼超市正“开张营业”;二楼,人民调解室内不时传出“法言法语”……
近年来,奎文经济开发区(廿里堡街道)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各类矛盾纠纷也随之突显。如何妥善解决各类矛盾纠纷,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对司法所深入推进基层依法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据奎文区司法局廿里堡司法所所长郭龙涛介绍,近年来,廿里堡司法所建立健全了重大矛盾纠纷快报、排查治理、纠纷督办等机制,形成了以制度促工作、以制度管工作的良好局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基层既是产生矛盾纠纷的“源头”,也是协调关系和疏导矛盾的“茬口”。在辖区各居民小组,廿里堡司法所均设立了纠纷调解信息员,采取集中培训、定期学习等方式提高其法治素质,进一步强化人民调解组织建设。通过一月一调度,实时掌握辖区各类矛盾纠纷苗头隐患,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总体目标,优化法治便民服务水平,让法治阳光照亮基层。
建队伍、搭平台、筑阵地,让法治向下“生根”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必须立足基层,最大限度把群众反映的矛盾纠纷做到“就地解决”。为提升法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廿里堡司法所创新开展普法标准化探索,初步形成了普法宣传的“廿里堡”模式。
建立法律顾问、普法志愿者、人民调解员、普法宣传四支队伍;搭建街道、社区、网格三级普法平台;筑牢法治文化、法治教育、法治示范三个阵地……廿里堡司法所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实践,辖区群众法治意识有了显著提高。
知法学法、用法靠法,一些看似难以解决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2020年年底,某建筑开发商拖欠20余名工人工程款。其中一名工人找到廿里堡司法所说明情况并提出了法律援助诉求。获悉事件来龙去脉后,廿里堡司法所当即找到开发商、承包商,经两个多月艰难协商,在春节前促使三方达成协议,解决了工资拖欠问题。
年均化解矛盾纠纷200余件,最快调解仅用47分钟
《民法典》有关规定,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由此可见,习惯具有与法律互补的作用,法律的根本目的是定分止争,在处理基层矛盾纠纷时,了解并尊重风俗习惯更有利于理解当事人双方的诉求,化解当事人双方的矛盾,从根本上解决群众问题。这就需要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者真正走到群众中去。在廿里堡司法所,这是基本要求。
郭龙涛告诉记者,人民调解工作靠的是“妈妈心、婆婆嘴,闲不住的两条腿”。只有用真心真情,才打动双方当事人,调解纠纷没有时间场所的约束,节假日、半夜三更,晴天一身尘、雨天一身泥,靠的就是热心、耐心、细心和公心。据了解,廿里堡司法所年均化解矛盾纠纷200余件,其中最快一起调解案件仅用时47分钟。在这些追求公平公正的调解案件中,廿里堡司法所的“法律参谋”用脚步和汗水丈量着法治为民的使命与担当。
把基层事解决好,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安定有序。“枫桥经验”历久弥新,始终不变的是“坚持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理念。“作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者,我们必须想尽一切办法为群众解决麻烦,这样才能对得起这份信任。”郭龙涛表示,廿里堡司法所将持续深化“进一扇门、解万家事”的工作目标,努力让矛盾纠纷吸附在当地、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