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窦浩智
通讯员 韩金亮 王静文
近年来,昌邑市依托本地特色农业资源,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走出了一条“土特产+”全链条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之路,为农村经济注入澎湃新动能。
“+新品种”让土特产焕发新活力
初秋时节,走进位于卜庄镇的山东枣蛙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梨枣产业园,枣儿挂满枝头,丰收在望。“我们从2021年开始引进脆枣、冰糖白、蜜罐等十余个优良品种在梨枣树上进行嫁接,新品种的枣上市价格每公斤可达40元,相比梨枣每公斤6至8元的价格,种植效益大大提高。”公司负责人陆丰智介绍,他们建设了80余亩温室大棚梨枣科技示范园,在梨枣产业发展进入瓶颈期时,率先着手品种改良,现已经改良完成36亩。
围子街道东黄埠村党支部书记张新建有4个种植大棚,每年都要引进一个新品种在大棚试种,今年又引进了新品种网纹甜瓜。网纹甜瓜皮薄、肉多,刚上市就被一抢而空。从2019年开始筹建冬暖式大棚,张新建不断引进新品种的初衷从未改变,釜山88西红柿、冰糖子西瓜……他都在本地试种成功,并迅速推广,他的种植大棚也成了当地大棚果蔬种植的试验田。
普罗旺斯、戴安娜等新品种正逐步成为西红柿的主打品牌,阳光玫瑰、夏黑等葡萄品种也摆上了百姓的餐桌,“洋品种”和“本土货”相互碰撞融合,不断丰富着群众的果盘子和菜篮子。
“+新品牌”让土特产有了“国际范儿”
昌邑市聚兴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潍水秋月梨生态基地位于潍河与胶东调水干渠的夹角地带,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这里的秋月梨肉质细脆、汁多味甜,是货真价实的梨中“贵族”。公司始终坚持走订单农业和品牌农业发展之路,申请了“潍水秋月梨”的商标,逐渐走向中高端市场。
昌邑市立足资源禀赋,积极引导果蔬种植主体创建本土品牌,让更多的昌邑优鲜农品走向国内外市场。都昌街道西永安村种植莲藕、大棚西红柿、大棚葡萄,依托党支部领办的蓉岸人家生态专业合作社,申请了“永安洼”商标;围子街道南朱家寨村申请“南寨果蔬”商标,300亩蔬菜种植大棚全部发展订单农业;北孟镇的赋誉兴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皓韵牌”有机苹果、石埠经济发展区青山家庭农场的“青山红岫”有机果蔬……众多充满地域特色的本土农产品被人们熟知,昌邑的土特产告别“灰头土脸”,走出乡村,走进大中城市。
“+新模式”让土特产拥抱经济新业态
山东枣蛙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公司的梨枣产业园,推出了梨枣乡村游、农耕体验等文旅板块,已与多家旅行社建立合作关系,今年已接待乡村游游客2万多人次。公司建立自己的直播营销团队,利用电商平台等宣传推广公司产品,将网络流量变成公司经济效益的增量。
北孟镇朱家七沟村新河家庭农场里种植的无花果逐渐成熟,负责人代全英笑着说:“在青年人的帮助下我学会了借助网络平台进行直播,消费者可以到现场采摘,也可以从网上订货,订单量翻了好几番。”
名优荟萃,硕果满园。昌邑市依托本土特色农业资源,在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业种植效益上做文章,把“土特产”做成大产业,让更多的昌邑好品凭实力“圈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