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在高处 “抓”住要处 “干”到实处

——市司法局“法治潍民”激发乡村活力

(2024年11月26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韶华
  包村帮扶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一项民心工程。去年以来,市司法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服务大局,挺膺担当,积极承担起包村帮扶工作任务,打造了“法治潍民”系列品牌,为加快建设实力强品质优生活美的更好潍坊提供了坚强法治保障。
  “谋”在高处 思想引领强作为
  东白沙村位于临朐县辛寨街道西南约6公里,在新一期的帮扶工作中,该村的包靠帮扶任务由市司法局承担。“包村帮扶是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更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志强表示。
  高位谋划布局,是做好帮扶发展的前提。市司法局坚持将包村帮扶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多次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专题安排部署入村调研、走访慰问、帮扶计划和工作推进等相关事宜,积极发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全面统筹资源力量,一体推进包村帮扶工作,确保“谋”在高处、成竹在胸。
  包村帮扶需要强大的合力支撑才能“谋”定后动,既需要“关键少数”示范引领,更需要“集体多数”协同配合。在市司法局党委的带动下,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积极献计献策、出谋出力,形成了包村帮扶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合力。班子成员先后组织机关人员、局属单位、社会力量入村调研8次。今年9月30日,市律师协会会长高明芹带队到东白沙村考察藕池改造、路灯升级等帮扶项目,为帮扶村群众生活改善贡献律师力量。
  “抓”住要处 问需于民护民利
  帮扶发展,核心是满足民之所需。坚持需求导向、人民至上,帮扶工作才顺民心、达民意、合民利。
  东白沙村地处山区丘陵地带,交通基础设施不足,村民希望获得帮扶的呼声强烈。“该村以桃子、山楂等特色农产品种植为主,果子产量大,是村民的重要经济收入来源。但是进出村道路狭窄,路面坑洼不平,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市司法局驻村“第一书记”薛念东经过调研发现,交通设施的提升是帮扶发展的当务之急。
  薛念东全力配合市派驻临朐县第一书记工作队做好项目申报、统筹协调、项目落地等工作,帮助修建并投入使用公路750米。今年7月份在电商培训期间,薛念东通过积极协调为东白沙村果农卖出黄桃2.5万余公斤,将帮扶工作转化为落进群众口袋里的实惠。
  今年以来,驻村“第一书记”充分发挥包村帮扶“桥头堡”“排头兵”作用,认真聆听村民群众需求诉求,在全力完成局党委各项重要安排部署的同时,协同村“两委”成员制定村庄规划3个,参加省第一书记专班电视培训课16次。
  “干”到实处 法治为民显担当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包村帮扶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更是肉眼可见的群众性工程。司法行政机关的担当作为要落脚在“干”到实处、落地可见。
  帮扶工作离不开健全完善的工作机制支撑,市司法局党委搭建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前抓、第一书记具体抓”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建立了驻村“第一书记”帮扶工作“周汇报”制度,及时了解帮扶工作动向和各项任务,实现帮扶工作推动有力有序。
  帮扶发展最主要是打造“造血”项目,从根本上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东白沙村的修复藕池项目已经确定,路灯改造项目也正在有序推进中,项目建成后,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村居环境,还能帮助村集体尽快实现创收增收。
  让村民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市司法局党委既做好“规定动作”,又创新“自选动作”,想方设法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帮扶,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帮扶获得感和幸福感。今年以来,市司法局党委发动系统内行业协会协调到位首期帮扶资金17万元,驻村“第一书记”积极走访群众1000余人次,联系医院为村民免费查体2次,捐助困难学生3名,帮扶工作赢得了广大村民群众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