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埠山司法所:

做强基层社会治理“善”文章

(2024年11月28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怀禹 张韶华

  “现在的法律服务越来越方便了,有需求在家门口就能解决。”潍城区居民王先生办完业务,走出乐埠山司法所时高兴地说。近年来,潍城区司法局乐埠山司法所以新时代“枫桥经验”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紧紧围绕“规范化、正规化、数字化”建设要求,奋力创建新时代“枫桥式”司法所,走出了一条“德法相彰善治善为”的特色之路。
  善作:小阵地发挥大作用
  走近乐埠山司法所,白底蓝字的“中国司法”门头格外醒目。以蓝白为主色调的办公楼内,调解室、法律服务室、学习室等一应俱全,群众不用多跑路,就能享受到全流程、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
  为了让群众收获更强的法治获得感,乐埠山司法所按照“窗口化、一体化、综合性”运作模式,整合法律援助、普法宣传、法律咨询、行政复议、调解等资源,打造一站式法律服务平台,形成集成服务、分类处置的工作格局。“面对群众的法律需求,我们会采用规范化和个性化相结合的方式,提供一站式服务。”乐埠山司法所工作人员说。
  奋笔描绘“司法蓝”,法治乡村更多彩。乐埠山司法所充分吸收社会资源充实司法所工作力量,积极开展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定期组织村“两委”、网格员、人民调解员等普法骨干开展专题培训,引导群众依法参与法治建设,建成“小而精”“小而优”“小而新”的服务阵地,让“小场所”实现“大作为”。目前,辖区20个村(社区)均统一配备法律顾问,推动优质法律资源有效下沉。
  善为:当好群众“和事佬”
  让群众遇到问题有地方找说法、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是乐埠山司法所的工作精髓。在坚持定期上门排查矛盾纠纷隐患的同时,乐埠山司法所积极整合基层法治资源,探索实行“人民调解+”纠纷化解模式,实现解纷触角向基层延伸,切实将矛盾纠纷吸附在当地、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
  针对辖区实际情况,乐埠山司法所积极与派出所、综治、人社等基层部门联动,以“人民调解+部门联动”构建起“多元共治”新格局。发挥全市优秀人民调解员吴会福的优势,成立“吴”话不谈调解工作室,让“人民调解+头雁引领”形成品牌带动效应。运用“智慧调解”“解纷微信群”“解纷码”等平台,实现纠纷调解申请线上直达,“人民调解+解纷平台”提高了矛盾纠纷处置效率。目前,乐埠山所有村居均建有“解纷工作群”,群众反映诉求更便捷,工作人员介入调处更及时。
  “这个赔偿金额我同意。”“我也没问题。”一场涉及老年群体、赔偿难的纠纷在“吴”话不谈调解室内得到妥善解决。“化解矛盾纠纷,首先要了解群众需要什么,才能对症下药、治标治本。”吴会福对“事心双解”有独特的见解,他与司法所工作人员先后采用“面对面谈心”“背对背调解”“法律专家介入”等多种方式,最终圆满化解了这起纠纷。
  善治:法治温暖千万家
  王某夫妻二人是乐埠山的社区矫正对象,两人年近七十,身体多病,前段时间,王某的儿子突发脑溢血住院治疗。家里的劳动支柱倒了,如何维持生计愁坏了老两口。
  司法所工作人员在家访时了解到这一情况,一面协调人社部门尽快报销医疗费用,一面积极联系辖区企业争取帮助提供一份工作,极大地缓解了王某一家的生活压力。
  这起帮扶案件是潍城区社区矫正工作的一个缩影。筑牢社区矫正安全防线,乐埠山司法所在做细做实社区矫正各项工作的同时,对青少年、老年人等重点人群以教育感化为主,用心用情开展帮扶工作,帮矫正对象重拾生活信心、顺利回归社会。
  明法方能守法,乐埠山司法所持续创新普法宣传方式,编制“一月一主题”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目录,采取“热点普惠”和“私人订制”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企业、学校、集市等场所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拓展线上渠道,搭建“枝叶关情”普法直播间,通过“云端”普法、直播带“法”进行法治宣传教育,在辖区营造出浓厚的法治氛围,进一步增强了群众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