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风筝会一起成长”

(2025年04月02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张敏
  春回大地,潍坊的天空再次迎来风筝的翱翔。第42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暨2025潍坊风筝嘉年华即将拉开帷幕,各项活动正在有条不紊地筹备之中。作为潍坊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潍坊风筝代表性传承人及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的一员,张秋香正全情投入到这场盛会的准备工作当中,期待与大家共同迎接风筝盛会。
  张秋香出生于风筝世家,她的父亲张效东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风筝制作技艺(潍坊风筝)代表性传承人。3月26日,记者在张效东风筝工作室见到正在帮父亲准备本次风筝会参赛风筝的张秋香。
  谈起与风筝会的故事,张秋香说:“风筝会是我成长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幼时便知道每年三、四月份父亲就要精心制作参加风筝会的风筝。随着岁月流转,我也开始协助父亲共同制作参会风筝。在这过程中,我目睹了风筝会日益兴盛,也记录下我与风筝会一起成长的历程。”
  在工作室里,张秋香向我们展示了她和父亲近日刚刚完成的《八仙过海》风筝。这款风筝宽1.2米、长1.5米,属于混合型设计,以蓝色的大海为背景基调,中部精心绘制“八仙过海”中的八位神仙。此风筝最为神奇精巧之处在于其下方中部设置的一台风轮,风轮内部装配有齿轮、杠杆、拉杆及滑轨等精密构造。当微风轻拂转动风轮时,“八仙”及其身旁的浪花便随之左右摇曳,栩栩如生再现八仙渡海于波涛之上的壮观场景。
  从看父亲制作风筝到自己学会制作风筝并将潍坊的风筝技艺带出潍坊传向更多城市,张秋香在学习和传承风筝技艺的道路上始终不懈努力。“1995年我随市文化部门长驻深圳市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做风筝技艺表演。又先后在上海、苏州、周庄、海口、三亚等地从事风筝技艺展示。在外10年多的时间我有幸见识到全国各地风筝的精华,并从中汲取灵感,不断提升自己的风筝制作技艺。”张秋香回忆。
  2004年张秋香回到家乡后一直从事风筝研究与创作,积极参加国内外举办的文化交流活动,参加风筝扎制、放飞表演等。目前,张秋香还在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工作,致力于潍坊风筝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她谈到近期在非遗协会的有关工作:“近日,我们协会刚开完一场在第42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期间的交流展示活动筹备会议。风筝会期间,我们会举办展现非遗文化之美、分享非遗文化魅力、探究非遗保护传承等众多活动,希望能激发更多民众热情参与到本届风筝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