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匠心育英才 产教融合谱新篇

——潍坊弘景中医药学校探索医药职业教育发展新路径

(2025年05月24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徐艺华 通讯员 付雪妍
  作为一所深耕中医药教育46载的中职学校,潍坊弘景中医药学校正以创新实践书写产教融合的生动篇章。学校通过深化校企合作、重构教学模式、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走出了一条“校中有企、企中有校、协同育人”的特色发展道路,为潍坊市医药产业输送了大批技术技能人才,成为医药职业教育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
  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
  近日,记者走进学校的实训教室,潍坊金通大药房有限公司的执业药师刘焕君老师正在指导学生进行中药调剂操作,这生动诠释了学校“校企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成果。
  学校立足潍坊医药产业集聚优势,创新提出“双向嵌入、资源共享”合作模式,与国药控股潍坊分公司、山东丰华医药等30余家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引入企业标准,联合开发《中药调剂实务》等7门校企合作教材,将真实工作场景转化为教学案例,打破了传统职教“重理论、轻实践”的桎梏,实现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无缝衔接。同时,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将GMP认证规范、GSP管理流程等产业前沿要素融入教学,确保学生所学即所用。
  打造立体化育人格局
  学校创新构建“三课堂”教学体系,即校内课堂夯基础、网上课堂拓视野、企业课堂强技能,形成立体化育人格局。校内课堂突出“项目化教学”,将中药炮制、药品检测等传统工艺分解为32个典型工作任务,开发出“中药识别闯关”等18个教学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
  网上课堂则依托学校资源库,建设《中医基础理论》《药事法规》等多门在线精品课程,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企业课堂让学生走出校园,在潍坊市中医院的煎药中心学习智能煎煮系统操作,在潍坊金通大药房股份有限公司的仓储车间演练冷链物流管理,通过200余个实操项目,让学生在毕业时即达到初级药师岗位要求。
  锻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学校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构建起“双向流动”机制。选派教师到企业担任技术顾问,深入了解行业动态和技术需求;聘请30余名企业技术骨干担任产业导师,组建“校企业务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这种“教师进车间、技师上讲台”的互动模式,催生出既懂理论又精实操的复合型教学团队。目前,学校“双师型”教师占比达78%,他们开发的《中药数字化营销》等多门医药特色课程深受学生欢迎。师资队伍的蜕变直接带动了教学质量的提升,让毕业生凭借在就业市场上出色的表现,成为企业争相招聘的“香饽饽”。
  产教融合结硕果
  学校的产教融合实践取得丰硕成果。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8.9%,对口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53%的毕业生三年内成为业务骨干,不仅为潍坊医药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还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接下来,学校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规划建设中医药产教融合实训中心,为中医药守正创新培育更多“能工巧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