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周爽)山东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是一所文化底蕴深厚而又充满青春活力的普通中专学校,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中央民族大学教学实习基地、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学校、山东省县级教师教育培训机构。一直以来,学校凭借深厚的办学底蕴与创新实践,持续引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方向,通过构建多元教育体系、深耕非遗传承教育,形成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引领着职业教育的新风尚。
多元育人体系打造核心竞争力。学校以内涵建设为核心,构建“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体系,形成“校赛铺面、市赛引领、省赛拉动、世赛创优”四级联动机制。目前,学校拥有2个全国工学一体化试点专业、1个省级品牌专业和1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7门省级精品课程和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彰显教学实力,其中2门课程入选教育部社区教育品牌课程。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学校多次斩获“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十强学校”“全国机械行业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承办院校”等殊荣,师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实现双提升。
非遗传承构建文化育人新范式。作为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职业学校,山东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以立足青州、服务潍坊、打造区域传统文化品牌作为使命担当,创新实施“五步三段式”非遗育人模式,即“选、培、保、传、推”五步推进,“认知、精技、创作”三阶递进。
自2015年学校引入青州挫琴、巨幅剪纸等非遗代表性项目以来,已建成10个非遗传习社团,并聘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定期到校授课,组建由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领衔的“双师型”教学团队。通过搭建“实训+创新”双平台,联动政府、企业、社区、网络四方资源,形成学、赛、展、创、推“五位一体”传承路径。近年来,学校先后获评省、市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实践基地,入选山东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学生文化素养与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国际交流开拓职教发展新维度。在国际交流建设工作中,学校不断深化中德职教合作,与德国米斯巴赫县职教中心开展“中德友好学校交流月”活动,组织德方师生到多个地方开展实践研讨。双方师生围绕中西餐制作展开技艺切磋,德方师生深度体验非遗点心制作,系统学习中国餐饮服务体系。通过四天实训与两天企业实习,既展示了中国服务业的标准化建设成果,也促进了职业教育理念的跨国对话,为职教国际化发展探索了新路径。
下一步,山东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将继续秉持开放创新的发展理念,以培养德技双馨的专业人才为己任,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等领域持续发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职教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