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于哲)首创全国海上“风电、光伏、牧场”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模式,邦普种业打破南美白对虾种虾育种国外垄断;柳疃镇“碱地生金·沃野粮仓”片区入选省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富昌街、城里东街等多条道路竣工通车……今年以来,昌邑市紧扣“学思践悟、知行合一”,创新实施“笔尖、指尖、心间、足尖”四个课堂联学,有效贯通学思用、知信行全链条,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打造“笔尖深研”学堂,规范管理学思想。昌邑市委高度重视理论学习,主要负责同志认真履行“班长”职责,自觉以“关键少数”引领“绝大多数”,带动理论学习中心组全体成员严肃认真学习。为推动学习规范化,昌邑市健全自学、参学、讲学、补学等9项制度,做到用制度管学、促学。创新开展“研讨+辅导报告”“研讨+现场观摩”,以思想“破冰”引领推动发展“破局”。通过日常督促指导、列席旁听全覆盖等方式,不断强化学习管理质效。今年以来,昌邑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组织集体学习研讨7次。
创新“指尖数智”课堂,创新方式提质效。为推动AI技术在政务服务领域的深度应用,昌邑市推出“赋能提质·百家讲坛”线上专题讲座,连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专家授课。为拓宽学习途径,昌邑市充分利用“文明昌邑”“昌邑融媒”等微信公众号和“爱昌邑”App入驻的174家部门政务号,以及抖音、快手等平台,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实时推送新思想、新观点,全面营造沉浸式学习氛围,引导党员干部开启新思想“指尖”自学模式,实现随时听学、有空即学、随处可学。
建设“心间思辨”讲堂,互讲共促悟道理。“在强农惠农富农补贴发放、农村‘三资’管理等工作中,要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6月27日,一场纪律党课在昌邑市石埠经济发展区石埠前村开讲。这是昌邑市深入开展“理润潍水·书记领讲”活动的一个缩影。昌邑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示范带头,深入机关、企业、农村、校园、社区、党校上党课、作报告,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基层一线。去年以来,昌邑市累计开展“书记领讲”1500余场次。同时,充分运用渤海走廊革命斗争陈列馆、昌邑县抗日殉国烈士祠等红色资源,结合项目建设、基层治理一线的“第一课堂”,推动现场学习向精准化、专业化、实效化进阶。
拓展“足尖践行”同堂,知行合一促转化。学是前提,用是目的。聚焦制约发展的堵点、群众关切的痛点,昌邑市连续举办35期“潍水大讲堂”,精准确定“百名干部破百题”改革攻坚重点项目105个,涵盖破解重大项目建设、创新基层治理等,各理论学习中心组组长主动揭榜、领题,集中开展破题攻坚行动,先后解决民生问题25个,形成改革经验12项。为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昌邑市将理论学习与专题调研相结合,以问题导向引领调研方向,围绕项目建设、安全生产等主题,昌邑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带头,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全部深入一线开展沉浸式、蹲点式调研。2024年,昌邑市共有60余篇调研报告、理论文章、工作案例在相关媒体刊发或被上级部门发文推广,为推动工作、解决问题提供了有效行动方案,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