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元超
在今年潍坊市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山东海化股份有限公司羊口盐场制卤场捧回“山东省工人先锋号”奖牌。这份荣誉,是对制卤场在卤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企业提质增效中突出贡献的高度认可。作为山东海化集团的重要生产单元,制卤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创新为动力、以职工为根本,用实干笃行,让这座传统盐场焕发新生机。
荣誉镌刻奋斗足迹
走进羊口盐场制卤场的荣誉室,一排排奖牌见证着从地方标杆到省级先锋的成长之路。自成立以来,制卤场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生产,推动党建与生产深度融合,收获诸多荣誉:2020年12月获评“山东省石油化学工会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2021年荣膺“潍坊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潍坊市工人先锋号”“山东省盐业协会群众性技改标杆企业”;2023年获“山东省盐业协会科技赋能先进单位”;2024年连获“山东盐业科学技术奖”“潍坊市国资委优秀党建品牌”等。
2025年“山东省工人先锋号”奖牌的获得,标志着制卤场发展迈上新台阶。面对地下卤水资源开采近20年、储量与品质双下滑的困境,他们以技术革新、管理优化、模式创新破局,既保障了企业对卤水资源的稳定需求,更探索出“资源高效利用+循环经济发展”新路。“每项荣誉都是基石,垫起过去,支撑未来。”职工们的这句话,道出了荣誉背后的担当。如今,这些荣誉已化为“提质增效稳增长”的动力,激励着大家不断续写新辉煌。
多维发力破解发展难题
面对发展中的多重挑战,制卤场以“创新+关怀”双轮驱动,从思想到实践全方位破局,筑牢发展根基。
思想引领筑牢精神根基。制卤场将政治理论学习作为培育职工精神的“必修课”,通过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开展主题宣讲活动等,让职工明晰“企业发展我有责”的使命。通过“劳模事迹分享会”“老劳模讲述坚守岗位故事”等,引导青年主动攻关、老职工传帮带,形成“比学赶超”的氛围。
创新驱动激活生产效能。制卤场以“小改小革”催生“大效益”,在技术攻关与管理升级中多点突破,持续释放生产潜力。其中,机井与管道革新成效显著,根据卤水分布特点定制打井深度,连接方式改为焊接,使使用寿命延长30%;管道铺设由串联改为并联并加装阀门,实现分段检修,彻底告别“一处故障全线停摆”的困境。此外,自主研发的潜卤泵升降器获国家专利,操作人数从5人减至3人,效率提升30%,有效破解了用工难题。流程优化提升方面,统筹推进机井打制、管道铺设等同步施工,实现打完即投产,机井运转率提升25%,有力保障了溴素厂的卤水稳定供应。
关爱职工凝聚团队合力。制卤场工会坚持“以职工为中心”,深耕“海化·家”文化建设,“走光明大道、干光明事业”核心价值观和“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海化、像经营家庭一样经营海化”员工行为理念深入人心,贴心举措温润心灵。通过为困难职工申请互助基金、组织年度体检、高温天送清凉物资、改善食堂伙食、修缮职工宿舍等,有效激发了职工“以场为家”的热情,凝聚起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先锋领航汇聚奋进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制卤场工会通过“评先创优”活动,挖掘和树立身边的先进典型,弘扬劳模精神。评选中,严格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选拔出优秀员工和班组,成为全体职工学习的标杆。
“生产标兵”张景伟扎根制卤场20余年,始终秉持劳动精神,不断摸索最佳生产参数,优化卤水浓度控制和地下卤水提取利用工艺,提高了卤水供量和质量。在不断实践中,他总结形成“看天调工艺”绝活:依气温风力调蒸发量,雨季用“板块化”原理稳浓度,达标率超98%。在他的带动下,制卤场形成良好氛围,连续实现制卤生产历史最好成绩和维持高浓度供卤时间最长的佳绩。
“创新工匠”陈飞是管理“智多星”。推行“井泵匹配管理”,为每眼井定制参数,效率提升20%;通过“量化责任、固化流程”,让机井管理“事事有标准”。在他带动下,团队完成10余项改革,年节省成本超50万元。
在海化集团3级工匠评选中,制卤场三名青年员工展示绝技绝活,获评“海化种子工匠”。他们在各自专业领域深耕细作,攻克技术难题,为企业技术创新和发展贡献力量,成为青年员工们心中的偶像,进一步筑牢培育未来工匠“金字塔”的塔基。
从地方到省级荣誉,变的是级别,不变的是“执着专注、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初心。如今,山东海化羊口盐场制卤场正以荣膺“山东省工人先锋号”为新起点,在卤水资源利用、智慧盐业建设上勇毅前行,续写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