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刘元超)冬季是公交运营的“攻坚保障期”,叠加元旦、春节两大客流高峰,低温、冰冻等天气因素给车辆运行带来多重挑战。为确保冬季车辆技术状况稳定,为广大乘客提供安全、正点、便捷、舒适的出行服务,市公交集团结合运营实际与近年冬运成熟经验,制定系列精准技术措施,全力守护冬季公交安全平稳运营。
前置筹备发力,筑牢预防性保障屏障。各营运单位提前谋划、精准施策,以五项举措筑牢冬运技术保障基础。优化运力与维保计划,结合冬季客流规律调整车辆配置,科学统筹小修、换季保养与一级维护时序,避免维保与营运高峰冲突,保障运力高效调配。强化驾乘人员技能与责任,开展冬季安全操作专项培训,重点规范“一日三检”流程,督促驾乘人员精准排查关键系统隐患,实现隐患早发现、早处置、零遗留。抓实换季保养关键环节,提前储备各车型暖风配件、蓄电池及足量防冻液等防冻物资,完成所有保修设备冬季适应性检修;依据线路车型、使用年限定制“一车一策”换季保养清单,严格按冬季维保标准逐车逐项落实。严把一级维护质量关,每月依据车辆运行里程动态优化维护计划,细化流程节点,实行“谁维护、谁签字、谁负责”的质量追溯制度,确保维护工作不走过场、不留死角。升级小修应急保障,传承升级“小修不过夜”机制,优化维修班组排班、增配应急维修力量,针对冬季高发故障制定快速处置预案;强化维修人员一线服务意识,深耕业务技能,提速故障诊断与修复效率。
严控大修质量,交付“零缺陷”放心车。大修厂锚定“质量为王、安全为要”核心准则,严格执行集团技术设备处月度维修计划,针对车辆进厂技术状况差异,建立“先检测、后维修、再检验”全流程管控模式。强化维修过程管控,严格遵循维修操作规范与技术标准,重点检修发动机、制动系统、供暖设备等冬季核心部件,确保维修工艺达标。健全质量检验体系,设立多环节检验节点,组建技术骨干专项检验组,对维修部位实现100%复核,确保问题在出厂前彻底解决。严守出厂底线,严控维修周期、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建立维修质量档案,实行“出厂必检、合格放行”制度,为线路运营交付“零缺陷”放心车。
精准保障物资,夯实运行支撑基础。集团配件仓库与物资公司联合建立冬运物资保障专项机制,提前研判需求,确保物资供应精准、及时、充足。一方面优化物资储备,结合营运车辆车型结构、使用年限及冬季故障高发特征,备足常用配件、应急物料及防冻保温物资,建立库存动态监测机制,短缺物资第一时间补充。另一方面严把油料质量关,物资公司密切跟踪气温波动,提前制定柴油标号切换预案,及时供应适配冬季气温的优质柴油,专人抽检油料质量,为车辆冬季稳定运行筑牢物资根基。
强化督查考核,健全长效激励机制。各营运单位建立“月度全面检查+随机抽查+专项督查”车况检查体系,对照车况评分标准逐项细致核查,重点排查冬季安全关键部件状况。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明确整改时限与责任人员,实行闭环管理,整改完成后专人复核验收;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车辆,立即下达停运整改通知,经全面检修、验收合格后方可重新上线。健全奖惩机制,加大考核力度,将车况达标率、隐患整改率与驾驶员、维修人员星级管理直接挂钩;对表现突出的集体与个人通报表扬并给予物质奖励,对未达标或整改不力的单位及个人通报批评、督促限期整改。通过定期汇总通报检查结果,切实营造“比学赶超”良好氛围,推动车辆技术状况与驾乘人员责任意识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