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建设美丽乡村

(2022年11月12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朱恒雪

阅读提示
  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了新要求,指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和根脉,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兴盛,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道德滋养。从某种意义上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设美丽乡村,是农村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持久战略。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设美丽乡村,有利于培育良好民风。中华五千年文化代代传承,培育、形成和传承了良好民风,如:山东人的耿直、豪爽、忠厚、义气,河南人的勤奋勇敢,吃苦耐劳等等。对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淳朴的良好民风,要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弘扬,不断提升农民的思想境界和农村的文化底蕴,形成积极、健康、向上向善向美的时代新风貌。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设美丽乡村,有利于倡导形成文明生活方式。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引领乡村文化振兴,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让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人们的内在自觉要求,成为新时代农村的靓丽风景,为乡村振兴持续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设美丽乡村,有利于重塑乡村文化生态。要在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层面加大对乡村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与发展,使乡村文化在文化多元化的潮流中坚守底色、保持本色、突出特色,以崭新形态满足乡村主体的文化需要。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设美丽乡村,有利于培育挖掘典型。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群众宣讲活动,可以让农民群众乐于接受、易于理解。在农村主干道或公共活动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墙,建设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乡风文明一条街,可以让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接受耳濡目染的教化。广泛开展“再造村规民约”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村规民约,可以凝聚村民共识。常态化开展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最美人物等选树活动,深入开展“日行一善”“善行义举榜”“道德讲堂”等活动,推进“美丽庭院”“五好家庭”“孝亲敬老”典型评选,有利于形成比学赶超浓厚氛围。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设美丽乡村,要不断提供优质文化供给。为广大农民提供高质量的精神食粮,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要增加优秀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活跃繁荣乡村文化市场,不断丰富乡村文化生活。要多方式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鼓励专业院团下乡演出,加大公共文化硬件建设力度,大力推进农家书屋、农村文化礼堂、文化广场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让农村居民分享越来越多的优质文化资源。用好用活“我们的节日”活动载体,广泛开展群众性节日民俗活动,让广大农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设美丽乡村,要强化制度保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要构建常态化长效工作机制,抓好制度闭环落实,确保以良好的制度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把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成和睦、和谐、文明、有序的美丽家园。
  (作者单位:中共潍坊市寒亭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