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付 生
通讯员 刘瑞华 赵晨旭
春光融融中,位于临朐县龙山新材料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的含香家庭农场的标准化樱桃大棚里,一簇簇红红的樱桃果与茂盛的绿叶依偎在一起,挂满了一根根枝条,个个饱满圆润。
“棚内温度偏高。”说话间,一条预警信息发到了农场负责人宫来俊的手机上。看到预警信息,宫来俊并没有慌张,“大棚里安装了自动控温系统,不用人工处理。”
“这是我们的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每个田垄下面都有管道,水和肥是一起往地里面下。”宫来俊刚说完“头顶上”的,又说起“脚底下”的。他指着地头上露出的一小段管道带给记者看,一条条管道仿佛是土地上密布的毛细血管,为大棚里的樱桃树输送着营养。
“别小瞧了这套系统,它将‘浇地’转变为‘浇作物’。”宫来俊说,这套系统可把液体肥料或可溶性固体肥料配兑而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均匀、准确地输送到作物根部,节水率近50%,肥料利用率提高40%。
有了智能设备加持,大樱桃实现了高产高质,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收益。含香家庭农场共有42个樱桃大棚、近500亩地,过去需要40多人进行管理,如今通过“数字”赋能,只需20多人就够了,每年节约人工费30多万元。
大樱桃的“智慧”不止如此。“我们从前年开始探索在大棚里使用现代制冷降温技术,让大棚樱桃提前2个月休眠、提前两个月结果,获得了成功。”宫来俊告诉记者,应用该技术的2号大棚,去年8月制冷降温,今年1月开始,里面的樱桃成熟上市;3号大棚去年9月制冷降温,今年2月开始成熟上市。如今,这两个大棚里的樱桃已经销售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