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窦浩智
智慧农业不仅仅是让智能代替人工,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套较人工更标准更科学更稳定的控制管理系统。一套完善的大棚智能系统堪称为一个“最强大脑”。4月23日,记者在潍坊有机生姜融合创新产业园便领略了一番“最强大脑”是如何管理一座大棚的。
在一座大棚的入口处,一个方型的盒子挂在大棚上,打开盒盖,里边是各种形状的电子器件组合,这便是大棚数据采集系统控制器。大棚内的土壤水分、温度、湿度等生长参数便是通过这样一套控制系统传到数据后台。
进入大棚内,一行行有机姜生长基质整齐排列,一套水肥一体化系统可以实现大棚内的精准供水和施肥。
“这是一个湿度传感器,一盆基质内,它可以采集到表面、盆中和底部三个部位的准确水分数据。当后台收集到的参数判断土壤需要浇水的时候,它就会通过电磁阀控制供水开关,完成浇水作业。”园区负责人孙建涛一边给记者演示,一边介绍着这套智能管理系统如何实现对大棚的日常管理。
“从下种到收获,生长的不同时期收集不同的数据参数,要真正建立起一套科学精准的数据管理系统,需要三年到五年的时间。”孙建涛介绍说,通过数据搭建生姜成长模型,可以在保证成本控制、质量稳定的前提下,实现规模化种植的最大效益。
“系统积累的数据是比较精准的,到时候这些数据形成的算法,就像老师傅一样,知道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调节温度,实现对生姜大棚的科学管理。”
据悉,潍坊有机生姜融合创新产业园从2021年起跟日本欧姆龙公司合作研发大棚智能管理系统,截至目前,首批6台套大棚智能化管理系统已投入运用。
“将来通过数据形成一套精准管理办法,既可以减少人工使用,又可以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孙建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