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之名 护“你”成长

我市完善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服务体系

(2023年08月22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晓萌 通讯员 孙晓红)今年以来,市法律援助中心立足职能,精准发力,不断完善“普法、服务、维权、关爱”四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服务体系,全力维护受侵害未成年人权益和刑事案件指派辩护工作,为未成年人群体维权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
  服务机制创新化,助力搭建维权平台。市法律援助中心推行法律援助惠民“诚信通”制度,实行“优先接待、优先受理、优先指派”三优先服务。降低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案件申请法律援助的门槛,对无固定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涉及未成年人因监护人确认、家庭暴力等遭受人身损害维权事项,免予核查经济困难状况,直接作出给予法律援助的决定。
  服务团队专业化,尽力对接法律需求。市法律援助中心组建市级未成年人律师团队,提供“一援到底”服务。在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刑事辩护案件中,坚持保护与教育相结合等工作原则,要求办案律师积极开展未成年人社会调查,积极与检察院、法院沟通协调,推动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轻刑、宽刑、免刑处理。
  指尖赋能数字化,借力探索高质量服务。市法律援助中心依托“法援在线”小程序和微信公众号实现未成年人法律援助“预约办”“在线办”“掌上办”。建立未成年人案件质量跟踪评估机制,成立专家评审库,对未成年人案件全程跟踪、全程督办等方面进行评估。提高对未成年人案件的评估标准,定时总结、通报案件评估结果,促进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规范化。
  宣传方式立体化,用力促进法治意识内化于心。市法律援助中心在中小学校广泛开展“法援送法进校园”活动。同时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对受援未成年人普法,普及法律援助相关知识,发放法律知识读本,利用新媒体平台扩大信息、简报以及案例的辐射影响力,让广大未成年人明晰维权依据和途径。
  维权部门协作多样化,合力推进社会齐抓共管。市法律援助中心打造“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半小时服务圈”,与公检法机关、共青团、妇联建立工作协作机制,形成青少年法律援助工作合力;依托网络提供服务,打造法律援助“惠民第一站”,配齐法律援助联络员,将法律援助的初审权延伸到乡镇、街道、社区等基层法律援助站点,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加周到便捷贴心的法律援助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