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以匠心育桃李 躬耕教坛拓新篇

——我市以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3年09月11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马宇琪
      通讯员 赵 颖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市教育系统坚持先人后事的原则,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着力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全市教师队伍砥砺奋进,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潜心治学的专业态度、爱生如子的教育温度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教育答卷。
  2023年,全市通报表扬“敢为善为”十佳书记校长及提名人选20名、“潍坊最美教师”20名、潍坊市教书育人楷模40名、潍坊市“青年教改先锋”100名、潍坊市“乡村优秀青年教师”100名,第二十一届潍坊市优秀教学成果399项,大力倡树立德树人典型,引导教师坚守初心、不断进取,将自己生命的价值融入学生的成长之中。
    坚持党建统领 铸魂育人更有内涵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政课则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每位思政课教师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潍城区玉清中学思政课教师李莹说:“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建设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教育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因此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让思政课变得有趣、有味、有料。”
  近年来,我市不断健全党建重点工作项目、月度优秀共产党员教师、党员名师工作室、青年党员教师先锋岗等制度,保持了教师队伍的坚实底色。为抓好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我市制定党建统领“三位一体”思政育人的指导意见,成立潍坊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采取“1+N”模式,确定三大类、30所党建统领思政育人“三个一体化”先试先行区和重点探索学校,以市委教育工委名义表扬党建统领铸魂育人先进基层党组织75个、优秀个人120名,思政铸魂育人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明显。
  “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在工作中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锤炼自己的师德师能。”寿光市双王城牛头初级中学老师郑燕尾在参加完暑期师德集中教育学习后说。
  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是凝心铸魂、立德树人的基础性工程。我市持续深化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今年建立涵盖全市10万名中小学教师的全跟踪、可视化式的师德管理系统,并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师德教育集中学习、规范教师从教等师德教育系列活动,营造风清气正氛围,提振师道尊严。
  深化管理改革 潜心育人更有动力
  山东省益都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学校,现有教职工165人、平均年龄43岁。为最大限度发挥教师的创新潜能,学校不断优化教师绩效评价体系,从德能勤绩方面给予教师公正的评价,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积极性和创造力,将个体释发的能量聚化为教师群体的整体效能,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区域影响力凸显。
  我市深化教师管理“三定三聘三评”改革,打出了一系列教师激励“组合拳”。在民主协商、双向选择原则下,连续推进8轮教师“县管校聘”改革,累计完成校内聘任39.6万人,跨校竞聘2.6万人,城区向乡村流动9859人。学校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人岗相适”,教师通过自主选择、跨校竞聘,有了更多机会、更大舞台。昌邑树屏学校是一所典型的乡村学校,位于昌邑市最南端的北孟镇。虽为偏远的乡村学校,但是昌邑树屏学校的生源一直保持稳定且逐年回流,“县管校聘”改革政策为该学校带来了人才强教“红利”。
  教师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今年,我市新进教师4270名,其中“双一流”院校(学科)、重点师范类院校、硕士及以上优秀毕业生1367名,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完善培养体系 匠心育人更有方向
  学校更具内动力,校长是关键。一直以来,我市不断探索促进校长专业化与职业化成长的科学机制,开展了系列活动:遴选17个新时代校长领军人才领航工作室,举办全市中小学校长全员培训班,启动第七批校长后备人才选拔工程,举办“未来教育家”治校方略路演大赛……引导校长及后备人才以更广阔的视角、更积极的姿态、更扎实的专业功底深耕校园,呈现出人才不断涌现的良好发展态势。
  教师培训是教师职后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教师职业素养提升的“助推器”。我市不断完善课程化的培养培训机制,以教师培训、学科基地建设、教学成果奖励为抓手,优化市县校三级立体培训,完善校本培训、分类培训、项目培训策略,探索新时期教师培训新机制,开展学科领军人才培训、全市骨干教师培训,通过“青年教师成长学院”“90后”教师成长联盟、青蓝工程等助推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快速提升。临朐县柳山镇柳山初级中学教师张瑶,作为一名乡村教师,入职仅三年便跻身县名师工作坊成员,获得临朐县优秀教师等荣誉,成长为学校乃至全县的教学新星。
  今年以来,我市61名校长、教师成功入选齐鲁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建设工程人选,40名乡村教师被评为正高级教师,293名公费师范毕业生实现顺利就业。
  作为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市,我市突出重点、扎根本土、先行先试、协同联动,持续推进各项试点工作,以信息化促进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施校长数字化领导力提升工程,推进30项重点课题、48个重点项目,引领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1人入选教育部领航校长。实施教师人工智能素养和校长人工智能领导力提升工程,制定能力模型及指标评价体系,评选33名人工智能教学名师,培养1000名市级骨干教师,每年评选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优秀教学成果1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