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2023年12月01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姜宝凤

  乡村的炊烟,滋养了悠悠岁月,只要一想起它,我的思乡情怀就会涌上心头。
  许多年前,我在乡村出生,并在那里度过了快乐的童年。那个荒僻而人烟稀少的小山村,处处透着与世无争的淡泊。一座座低矮的土屋鳞次栉比掩映在黛色的峰峦幽谷中,蝉翼般的薄雾若隐若现漂浮在一片片青瓦之上,恰似一幅灵动的水墨画。街巷弯弯曲曲,脚下的碎石缝里,长满了一簇簇绿苔;斑驳的老墙上,缠绕着密密匝匝的爬山虎;参天的老树七股八杈如一只巨大的手,似要拥抱苍穹,揽月九天,低语着斗转星移的历史。
  晨曦中,母亲推动柴门的声音恍若隔世的音乐。不一会儿,伴随着风箱“呱嗒呱嗒”的声响,一道笔直的炊烟从房舍升起,像乡村举起胖胖的手指,惊起一片鸟雀。炊烟把乡村唤醒,一缕炊烟就是一户人家,就是一个坐标。新的一天里,一家人的劳作,随着炊烟升起,既约定俗成又自然而然,变得井然有序。有人在庭院里“刷刷”地磨着农具、有人挑着水桶走在通往山泉的路上、有人解开缰绳把骡马牵到门外的草坡上……炊烟沁润着乡下人的生活,因为有了炊烟,便有了五谷丰登。炊烟也抚慰了乡下人的心事,因为有了炊烟,便有了庄稼人的安居乐业。而炊烟给予了我浓浓的乡愁,因为炊烟深深印在了我的记忆深处。
  那时,一些乡下人已经习惯了每天两顿饭的节奏。傍晚时分,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披一身霞光,纷纷从田野里往家走。村路上牛铃叮叮响着、羊儿咩咩叫着。此时乡村上空的炊烟又开始徐徐缓缓升起。浓重的,似丹青妙手随意的几笔泼墨;轻淡的,宛如浣纱姑娘放手的一束白纱,弥漫成乡村上空一道美丽的风景,让人感到无比安逸。
  炊烟是乡村的晨钟暮鼓,更是乡村的印记。袅袅炊烟,这人间最抚凡人心的烟火气,或白或青,由浓及淡,随风而散,因它的点缀,乡村多了一份灵动,增添了一份淡雅,融入了一份祥和。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炊烟既是乡村的生命图腾,也是我对故土最熟稔的记忆,它让我明白无论走出乡村多远,心依然能回到最开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