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版:公益广告

找准“小切口” 服务“大民生”

——昌乐县以基层治理实效推动主题教育落地有声

(2024年02月02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贺德良
      通讯员 李 雯

  幸福大食堂、幸福居、福寿苑……一处处助老食堂、农村就近养老服务场所多点开花,飘出幸福味道、传来欢声笑语。这是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昌乐县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为民办实事”的一个生动缩影。昌乐县站稳“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标尺”,始终把“实”字贯穿到基层治理中,精准回应群众关切。
  有忧“网”中纾
  近日,高崖水库库区东后河野网格网格长在走访过程中发现,有居民将废品杂物堆在楼道公共空间,影响了楼道的环境卫生,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网格长立即与堆放废品的居民沟通协调,一起把楼道内堆积的杂物进行了清理。
  百姓冷暖无小事,群众利益大于天。昌乐县不断把主题教育的精髓要义内化于心,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持续推进“党建+网格化”服务管理,探索精细化治理新路径,用“小网格”这根“绣花针”,穿起基层治理“千条线”,织就群众“最后一米”的幸福。
  “遇到问题,一提出来马上就给解决。”近日,家住宝都街道矿机花园小区的张女士发现小区落水管坏了,向小区党支部反映后,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自小区党支部成立后,他们不定期来家里走访、看望老人,时间久了对他们就熟悉了,遇到问题找党员也成了一种习惯。”像这样,实现资源在小区集聚、作用在小区发挥、难题在小区解决的小区网格党支部,全县共137个。
  人在网中走,忧在格中纾,“小网格”正发挥为基层治理增效、让群众幸福感“满格”的大作用。
  有事“码”上办
  在营丘镇,一款名为“一码知民心”的微信小程序悄然“走红”。关于路灯不亮、道路破损等问题,动一动手指就可以在手机上反映,处理进度一目了然。
  “我看着村庄道路两侧树木影响通行,我试着在微信小程序上反映,没想到镇上接着就组织人去现场进行了清理。”第一次使用微信小程序反映诉求,滕家庄村村民滕先生就对这项便民服务竖起了大拇指。
  “小程序的运行,使信息上传下达更加方便,将基层服务延伸到了指尖。”营丘镇党委书记石文韬表示,“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我们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反馈,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一个个“码”,畅通了群众有事说事的渠道,摸清了他们“想不清”“说不出”又切实影响到实际生活的问题。而找准问题根源,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则考验着党员干部的务实作风。
  有事“码”上办,一个个“问题清单”正变成群众的“幸福清单”。
  有“结”现场解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只有走进基层、深入群众,才能对民心所向、发展所需的问题洞若观火。昌乐县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贯彻群众路线,听民声、纳民意、集民智,把实事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把温暖留在群众身边,推动主题教育的成效普惠百姓。
  “大娘您把身份证收好,保险已经交上了。”近日,在五图街道曹家庙村村头,街道社保所工作人员摆上桌子,拉上横幅,为附近村没有智能手机的老人现场交纳居民医疗保险,实现“现场办公下基层”。
  同样,在幸福城小区门口,小区党支部书记和物业经理像往常一样支起了“摊位”,大伙儿进出小区时看着两张熟悉的面孔,总是不自觉想坐过去拉拉呱、吐吐槽。
  “咱小区刚建的时候下水道管道过细,导致一楼的厨房下水道很容易堵,我想把大伙儿联合起来,一起出钱正儿八经修修,但是人很难找上,到现在也没完成。”小区6号楼张女士提出诉求。
  百姓利益无小事。当天下午小区党支部书记就同物业经理一起遍访张女士所在的单元住户,大伙儿纷纷表示早就想集中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得到一致同意后,物业经理立即联系工人师傅设计升级方案并督促尽快完成施工。
  在昌乐县,主动走到群众身边,与群众同坐一条凳子,同围一张桌子,变“遥控指挥”为“现场解题”的温馨镜头,正接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