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拨动历史琴弦

——潍坊学院深耕文化“两创”探析

(2024年04月07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薛静
  献给潍坊的礼赞之歌《你好潍坊》、广场上孩子们牵起高高飞舞的风筝、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博物馆响起的浑厚钟声、沂山脚下东镇碑刻前攒动的人群、深受市场和家长欢迎的动漫人物罗贝儿(萝卜儿)……这些都是潍坊文化“两创”成果融入群众日常生活的写照。道承齐鲁、襟连海岱的潍坊,历史文化变得更加可触可感。
  写好文化“两创”的皇皇篇章,是时代赋予的重任。如何发挥高校作用,担起服务地方的历史使命,积极融入地方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化产业的提质升级,助力地方探索开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路径,是潍坊学院一直以来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
  十余年文化“两创”,潍坊学院以何拨动历史琴弦,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潍坊大地不断迸发新活力?答案呼之欲出。
  深入时代
  深化研究阐释延续历史文脉

  读懂历史,鉴往知来,离不开对典籍文献的研究阐释。潍坊文脉悠长,卷帙浩繁的古书文集,凝结着古圣先贤的智慧。研究好、保护好、传承好这些历史文献,充分挖掘文化资源优势和价值优势,进而助推现代文化研究升级,是时代之需。
  斯文在兹,弦歌不辍。立足人才优势,潍坊学院整合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力量和资源,搭建潍水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岳镇海渎研究院、和平学研究院等多个研究阐释平台,先后推出了一批优秀成果。
  其中,《历代诗咏潍坊总汇》汇集了历代咏唱潍坊的诗歌;《潍坊简史》、六卷本《潍坊通史》,浓缩了几千年潍坊历史变迁风貌;《曹贞吉全笺注》最大程度保留了散落的历史记录;《东镇沂山志》《沂山石刻》《东镇沂山碑拓集锦》等对东镇沂山历代祭祀史料进行了系统归纳汇总。
  在非遗文化理论研究方面,《从现代戏〈淌水崖〉的成功试论临朐周姑戏的传承和创新》《官方学术与民间工艺的碰撞:文化生态学视角下潍县金石学与传统工艺的融合分析》《考古学视野下潍坊地区海盐文化研究》《浅析伯夷叔齐的身份及首阳山的归属》等文章,推动了潍坊非遗文化研究。
  围绕和平这一时代主题,推出了《潍县乐道院暨西方侨民集中营数字博物馆搭建与爱国主义文化传承传播研究》《潍县乐道院集中营被关押西方侨民信息再考证》《潍县乐道院集中营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申评国际和平城市构建潍坊文旅发展新格局》等多篇高质量学术论文,丰富了“和平城市”内涵。
  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潍坊学院统筹推进文化典籍系统整理、思想意蕴阐释辨析、时代价值研究阐发与转化创新等为一体的研究阐释体系,进一步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价值。
  深入地方
  匠心守艺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风筝、年画,不仅是潍坊传统文化符号,由此发展起来的相关产业也是潍坊重要的文化产业。怎样推动这些传统文化产业提档升级,以创意创新赋能文化活态传承新模式,是潍坊学院近些年着力探索研究的方向之一。
  既要守住匠心技艺,也要顺应社会发展需求。在此基础上,潍坊学院推动完成了“杨家埠木版年画的民族文化记忆研究”“创意城市视角下潍坊手工业与民间艺术之都建设路径研究”等各级各类课题10多项,发表《“互联网+”时代潍坊文化产业对外营销模式探索——以潍坊风筝文化产业为例》等相关论文数篇,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奠定了理论基础。
  擦亮中国画都、金石之都的金字招牌,理论是先导,实践是路径。潍坊学院承办了黄河流域高校金石书画研究与创新发展联盟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了潍坊学院“陈介祺金石书法学院”,参与举办“最美家园、更好潍坊”“大美奎文”“奇好潍坊”在内的多场高规格、高水平艺术展览,广大师生们用画笔书写新时代的故事,展现了城市独特的地域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充分研究年画、金石等传统工艺的前提下,学院鼓励教学团队大胆创新,充分融合元宇宙等现代技术,创作出了一批具有广泛市场影响力的动漫IP。
  与寿光仓颉汉字艺术馆联合创作的漫画《中国字中国人》,融合了金石文化、水墨等传统审美,取得了良好商业成效;以萝卜为原型创作的《文明小卫士罗贝儿》,内容涵盖文明礼仪、传统中国节、汉字教学等,深受家长和学生喜爱;推出动画《追光少年王大耳》,并开发系列衍生产品如明信片、钥匙链、字帖、文具等等。
  深入群众
  春风化雨助力美德深入人心

  “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唯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一部演绎了邓恩铭同志短暂而又伟大一生的红色音乐电影《卅一年华之歌》,让无数观众落下了感动的泪水。上百场成功公演,倾注了潍坊学院师生们的心血与激情。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文化之美润泽心田。依托深厚传统文化底蕴,潍坊学院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通优化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和心理心态等育人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如音乐与舞蹈学院根据地方文化特色,调整和完善课程体系,组织参与音乐会、音乐节、音乐比赛等各类音乐与舞蹈实践活动;外国语学院充分发挥语言文化优势,不断拓展与潍坊文化旅游、外事翻译等相关部门的深度交流合作;美术学院将地域传统文化融入科研、教学工作,促进教、科、产协同发展;文史学院开设了潍坊文化与潍坊文学研究、书法训练等课程,请非遗传承人来校传授剪纸等非遗技艺。
  不管历经多少年,文化力量,始终如一。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则是文化“两创”的内在要求。为此,潍坊学院积极组织师生走进社区、走进社会公益机构,开展音乐普及、文化传播、知识讲座等活动,为老年合唱团、新年音乐会等提供音乐创作和表演方面的指导,让群众切身体会到文化艺术之美,助力提升社会整体文化素养。
  与此同时,学校积极对接乡村振兴战略,致力于以设计转化助推传统工艺转型发展,因地制宜参与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乡村环境改造,助力提高乡村建设的文化内涵,促进乡村文明新风尚建设。
  文化,因传承而不朽。面向时代,根植潍坊,潍坊学院将继续深入推进文化“两创”,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落在平常,讲好新时代潍坊故事,在建设更好潍坊的新征程上展现更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