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存而民心安”背后的流量密码

(2024年06月08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游客在参观晏子纪念馆。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蒙亮 摄(资料图片)
  ◎管遵华

  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历任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国相,辅政长达50余年。晏子在诸侯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威望,齐国百姓中流传着“晏子存而民心安”的美誉。晏子存,百姓安,这是百姓对晏子的高度评价。当前,不妨探寻一下“晏子存而民心安”背后的流量密码,从而恪守人民情怀,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密码一  要心中有民
  晏子非常推崇管仲的治理天下必须“始于爱民”。在他的政治活动、治国方略中,始终贯穿着一个思想,那就是为政者要重视“民”的作用,要做到心中有民。有一次,晏子和晋国的叔向谈论世事,叔向问晏子曰:“意孰为高?行孰为厚?”对曰:“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意思是说,没有比爱护百姓更高尚的行为了,没有比让百姓快乐更宽厚的行为了。晏子主张“义,谋之法也;民,事之本也。”衡量道义随顺民心,是谋划做事的方法。他利用职权,抓住机会,谏君劝君要爱民重民。晏子的民本思想虽然具有时代局限和阶级性,但其中蕴含的重民爱民思想值得我们借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当前,潍坊市要加快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就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每一名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党的性质宗旨,树牢群众观点,站稳人民立场。要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涵养为民情怀,始终做到心里装着群众装着人民。
密码二  要躬行为民
  《晏子春秋》指出:“晏子存而民心安,此非一日之所为也,所以见于前信于后者。”晏子得到百姓的信赖并非一日之功,也不是一事之为。当时的齐国,刑法严苛,君主随心所欲,滥用刑罚,出现“拘者满圄,怨者满朝”的局面。晏子一直想进谏,机会终于来了。有一次,齐景公问晏子:“您住在集市附近,知道什么东西贵?什么东西便宜吗?”晏子说:“假脚贵而鞋子便宜。”齐景公大吃一惊:“为什么?” 晏子说:“因为犯了刑罚被砍断脚的人比比皆是,鞋子对他们来说,没有用,不如假脚来得实在。”晏子从爱民思想出发,劝谏国君要体恤民情,减轻刑罚。在他的努力下,伤槐者、伤竹者、惊鸟的野人都免除了刑罚,保全了性命……遇到灾荒,国家不发粮救灾,他就将自家的粮食分给灾民救急;他还时常把自己的俸禄送人。晏子一颗躬行为民之心,收获了百姓的信任。这启示我们,躬行为民,要在枝叶关情处用情用力,在密切联系群众上拓深度。要在优化服务供给上加力度,在解决急难愁盼上提温度。要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调研活动,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要致力提升民生品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密码三  要清廉为民
  晏子指出:“廉者,政之本也,民之惠也;贪者,政之腐也,民之贼也。”晏子虽贵为一国之相,却廉洁奉公,从不接受礼物。《晏子春秋》记载:晏子每次上朝议事都乘一辆破旧的车子,马也跑不快。齐景公见了说:“哎呀,您怕是没钱用了吧,怎么用这么一辆没档次的马车啊?”晏子回答说:“托君王您的福,我已经是暖衣饱食了,有这辆旧马车用,我知足了。”晏子下朝以后,齐景公便让宠臣梁丘据选了一辆有华盖的车子和一匹好马,赠送给晏子。没想到送了3次,退了3次,晏子怎么也不肯接受。不仅如此,晏子多次拒绝景公赐予的封邑、狐裘、宅第、豪车好马等。晏子认为,官员奢华腐败就是“与民为仇”。晏子克己奉公,尚俭倡廉,在中国历史上树立了廉相的楷模,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俗话说,公生明,廉生威。党员干部学习借鉴晏子清廉为民的政治节操,就是要秉持公权姓公的原则,不损公肥私,不贪污受贿。要以上率下节俭朴素,不慕奢华不贪污腐败。要坚持廉洁为基,严以律己坚守底线,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各项部署要求,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要谨慎用权,保持权力的干净与公正。
    (作者单位:高密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