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爽 通讯员 孙光海)近年来,市国动办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发展的“堵点”“难点”,谋“新”重“质”,借鉴运用新兴领域科技成果,探索创新人防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模式,着力提升人防工程建设管理精细化、高效化、规范化水平,筑牢护民之盾,全力推动国防动员事业高质量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助推高质量发展。为进一步做好营商环境优化服务,市国动办将人防工程建设审批事项全部纳入我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一站式服务专区,并积极总结之前的工作情况,结合实际编制了《人防工程综合监管一件事清单》,制定了人防工程建设全过程监督管理服务模板,实现了“一次性告知”。同时,市国动办还通过深化研讨,建立起人防工程建设项目竣工联合验收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提升建设项目验收流程,采取“统一窗口受理、统一现场勘验、统一送达文件”的竣工联合验收方式,扎实做好各项服务。目前,通过一系列的优化改革,我市人防审批手续较以前减少审批事项5项,压减审批时间15个工作日,建设施工材料申报压减50%,服务效能提速60%以上。
数字赋能人防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提质增效,需要不断加强机制建设,对此,市国动办建设了人防工程全生命周期数据库,并积极制定人防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编制人防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编制规程,研发人防工程建设与维管数字平台,实现了“审批服务、质量服务、竣工验收、维护管理”四位一体全生命周期服务。目前,全市2232家项目参建单位、6378名工程师人员,均通过使用数字平台进行线上项目管理,资料一次性上报通过效率提升40%,仅资料编制方面每年将可为我市房地产企业节约成本2000余万元,获得了企业的一致好评。
为民办实事展现国防动员新作为。在日常建设中,市国动办时刻不忘服务于民。目前,我市已竣工结建的人防工程主要用于地下停车,为群众提供停车位7.8万余个,极大缓解了市民停车难问题。据统计,我市建成的东风东街、胜利东街、健康东街三条地下过街通道,日均人员通行量6万余人次,有效缓解了泰华商业圈、畜牧学院南北校区和市人民广场南侧的交通压力,确保了市民出行安全。同时,市国动办还将办公楼负一层、东苑公园人防工程等地进行改造提升,建成准公益性全民健身中心,不仅拓展了人防工程新功能,还为市民提供了有温度的暖心服务,深受广大群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