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版:潍坊日报创刊40周年特刊

06版:潍坊日报创刊40周年特刊

08版:专版

09版:专版

10版:专版

11版:专版

12版:专版

羊口镇:乡村蝶变有“颜值” 融合发展有“产值”

(2024年08月08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莹 文/图
  村头小河流水潺潺,村内柏油马路宽阔平坦,农户门前鲜花盛开,特色蔬菜产业示范基地种满各式瓜果蔬菜……走进寿光市羊口镇,城乡融合正走向一体化发展,奏响了一首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曲”。
  近年来,羊口镇突出产城融合发展、城乡一体推进,加快补齐村庄规划短板,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
  人居环境提升
  乡村基础配套设施更完善

  日前,记者走进羊口镇宅科三村,村民们正在小游园的凉亭下拉家常、下象棋,身旁满目苍翠,荷塘飘香,花墙、景观雕塑等点缀其间,远远望去如同一幅美丽画卷。
  村子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生活也更舒心。宅科三村村民郝炳福说:“现在村庄建设得更美丽了,文体配套也更完善了,吃过晚饭到河边看看景,去广场跳跳舞,日子是越过越舒坦。”
  乡村美不美,事关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近年来,羊口镇把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作为重要抓手,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推进、高效能治理,全面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奋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从全村搬进楼房的那一刻,我们村的村民模样都变了,脸上全是笑容。”在羊口镇南宅科村,79岁的老村医王登鳌对记者说,现在的小区环境好、秩序好,做饭有天然气,取暖有暖气,出门还有电梯,日子越过越好。
  南宅科新村住宅小区共设计住宅楼10栋,根据村民的生产生活习惯,设计规划了活动广场、社区游园以及卫生室等配套区域。“流转了土地后,每年能增加集体收入50万元,这笔钱不断投入到人居环境改善中,村里年年有变化,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也在不断提升。”南宅科村党支部书记王培利介绍,这几年村集体出资,先后建起了车库、电动车充电车棚、农机大院,还集中规划了菜园子。
  “现在每家都有固定的充电停车位、小菜地,不仅使集体公共空间更加整洁卫生,还消除了电动车入户充电的安全隐患,村民们都很满意。”王培利兴奋地说,“今年我们打算把小区里闲置的房屋改建成宴会厅,免费提供给村民举办‘红白’事使用,真正让大家实实在在地受益。”
  村企抱团共富
  特色产业发展增创新优势

  在羊口镇任家庄子村的盐碱地上,千亩桑树蔚为壮观。远远望去,一排排桑树整整齐齐,枝叶舒展着身姿伸向四方,这里便是山东紫葚生态农庄有限公司的桑葚种植基地。
  “这片地原先种的是棉花,收益低,管理难。自从流转给了企业,村民不仅能拿到承包费,还能到园区务工,增加额外的收入。”任家庄子村党支部书记任振一告诉记者。
  “每年的5月中旬至6月底,桑葚会挂满枝头。熟透的桑葚黑中泛着紫光,甜度最高,也是我们采摘酿酒的最好原料。一到桑葚成熟季节,每天都有200多人在园子里采摘,很是热闹。”基地负责人崔景隆说。
  桑葚成熟时间较为集中,且保鲜难、易损坏,不宜长距离运输。为此,企业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共同组建专业团队,围绕桑葚全链条精深产品加工开展合作,将产业链条不断拉长。
  “桑葚做酒,解决了保存难题,还能保留营养,降低桑葚本身的凉性特质,更符合现代人的健康理念。”崔景隆说,“今年公司生产了500吨桑葚酒,其他桑葚衍生产品也在积极研发中。”
  聚焦为老服务
  持续改善民生事业发展

  上午十点半,羊口镇曹辛庄村“幸福食堂”里已经聚满了前来打饭、用餐的老人。他们在这里聊家常、打扑克,食堂的工作人员将饭菜摆放整齐,并逐一为老人们盛好端到桌前。
  “幸福食堂”的墙上,张贴着一周菜谱,菜品每天都有新花样。“每天两顿饭,一顿1元钱,吃得舒坦还能跟老伙伴们聚在一块聊天,别提多高兴了!”前来就餐的老人曹维义说。
  “除了‘幸福食堂’,我们村还定期举办敬亲孝老饺子宴,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曹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曹延兴告诉记者,他们还联系了爱心企业,不定期为老人们送演出、送义诊、送宣讲。
  聚焦老人安享幸福晚年课题,羊口镇坚持因地制宜、因“老”制宜,紧紧围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不断提升为老服务品质,按照政府支持、村级主办、多元筹资的工作思路,积极筹划建设“幸福食堂”,推行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切实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有效转化为人民群众更切实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