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医师

(2024年08月20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于龙潭,潍坊市中医院脊柱外科主任、教授、鸢都学者、潍坊名医、山东省优秀住培带教老师、山东省优秀医保医师。   于龙潭,二十载春秋书写对医学事业的执着与热爱。他带领团队,在潍坊这片医疗沃土上,建立了第一家微创脊柱外科中心,率先在山东省内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手术,为无数患者带去了希望之光。   在于龙潭的带领下,潍坊市中医院脊柱外科迈入了微创时代的新篇章。他创新性地将椎间盘镜、椎间孔镜、显微镜这“三镜”技术融合应用于颈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治疗中,这一创举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精准度与安全性,还显著降低了患者的创伤与恢复时间,真正实现了“以最小创伤换取最大健康”的微创理念。他在科研上不断突破,自主研发了抗骨质疏松丸;积极承办全国微创新技术学习班,为医学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   于龙潭加强团队建设,依托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等多个平台,成功创建了潍坊市临床精品特色专科——微创显微脊柱专科。
  武希庆,潍坊市中医院医学影像党支部书记、医学影像中心主任、医学影像学教研室主任。   医学影像技术如同医生的“第三只眼”,在潍坊市中医院,有这样一位影像人,他以精湛的医术、不懈的探索精神,深受患者的喜爱和尊重。他不仅是心脑血管疾病、代谢及中毒性脑病、血管及非血管炎性肠病等复杂疾病诊断的权威,更是各系统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先天性发育畸形、各脏器损伤等疑难杂症影像诊断的“解码者”。他的每一次精准判断,都是对生命尊严的捍卫。   在繁忙的临床、教学与科研之余,武希庆始终牢记自己作为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他以身作则,勤勉敬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优秀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在他的带领下,医学影像党支部成为了一支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队伍。   走进潍坊市中医院医学影像科,不少人会被这里温馨、高效的服务氛围所感染。在这里,患者感受到的不仅是精湛的技术,更有来自医者的人文关怀。
  尹国富,主任中医师、潍坊市中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系。他从事中西医内科临床30余年,其中专攻风湿免疫性疾病20余年,是潍坊市风湿免疫疾病领域首屈一指的中西医结合专家。   在内科领域中,风湿免疫专业无疑是一个独特而重要的分支。尹国富凭借8年的大内科临床实践和20余年的专科临床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专业学术思想,对各种风湿类疾病治疗有着独到的理解和实践。他主张采用“内治和外治相结合”“整体治疗和局部治疗相结合”“传统疗法和现代疗法相结合”的三结合疗法,这一创新性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在他的临床实践中,尹国富注重中医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他总是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制定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在尹国富的带领下,科室团队积极开展各种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与国内多家知名风湿病专科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周垂贤,潍坊市中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国家脑出血外科诊疗能力提升项目潍坊首批基地单位负责人、全国基层中医院特色优势专科科技能力提升项目牵头单位负责人、山东省疼痛医学会颅神经外科青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重症学组委员、潍坊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周垂贤从事临床工作18年来,始终秉持“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精神,严于律己、兢兢业业、开拓创新,在省内率先开创了甲状颈干-椎动脉搭桥手术治疗后循环脑缺血、神经外科机器人联合硬通道立体定向脑血肿碎吸术;在潍坊率先开展了神经外科机器人辅助下脑深部电极刺激术、电生理监测下颈7神经移位术治疗上肢痉挛性瘫痪、高选择性脊髓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下肢痉挛性瘫痪以及副神经微血管减压联合副神经脊髓根选择性切断术治疗痉挛性斜颈等多项新技术。2023年被授予“潍坊市优秀医师”。
  李垂青,潍坊市中医院东院区骨科党支部书记、东院区关节骨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李垂青2003年毕业于潍坊医学院,是国家名中医王景彦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项目名老专家杜奇涛教授的学术继承人,现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伤科分会保膝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保膝学组副组长。   工作21年来,李垂青熟练掌握了各种骨关节病治疗手段,尤其是髋、膝关节置换手术及翻修手术,并在本地区率先开展两大“保膝”核心技术: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和膝关节周围截骨术。李垂青率先开展复发性肩关节脱位的微创手术治疗。目前年手术量800余台,并逐年上升。   “医者父母心”,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李垂青行医多年的真实写照。面对每一位患者,他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他们解除病痛,用鼓励的话语给予他们力量。在他的努力下,无数髋膝关节畸形的重度关节炎患者重新站了起来,恢复了行走的能力。
  朱勤伟,中共党员,潍坊市中医院急救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潍坊市胸痛中心联盟主席。   医乃仁术,无德不立;大医精诚,医者仁心。朱勤伟作为急诊人,坚守一线二十余载,数十年如一日。紧张和压力就是急诊人的工作常态,白衣之下有着用不完的激情和劲头。多年的历练,在朱勤伟身上形成了一种沉稳的气质。无论多么复杂危重的病情,多么紧迫无奈的形式,从未见他慌乱无措。   朱勤伟作为科室负责人,不仅要保证日常的急诊工作有序进行,还积极带领科室人员,多次到社区进行义诊,并走进山区把医疗常识和药物送到百姓手中。此外,他还组织中医师进社区开展中医讲堂,将中医调养知识渗入百姓的养生理念当中。   在朱勤伟的带领下,多年来,潍坊市中医院急救中心已初步搭建了良好的医患平台,网络社区医院的建设也日趋完善。工作之余,他还经常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理论体系,做到与时俱进,将最新的治疗方案和手术方式应用于临床。
  姜伟洲,潍坊市中医院肺病一科主任、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潍坊市名中医、山东省中医药高层次人才、齐鲁卫生与健康领军人才。   在潍坊市中医院,面对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乃至急危重症,姜伟洲总能以超凡的冷静与智慧,为患者点亮生命的灯塔。从医十余载,姜伟洲始终坚守“治病救人”的初心,他创新性地将中医理论与西医技术相融合,提出了“治虚为根,治瘀为要,治痰为常”的独特见解,尤其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系统重症患者方面,更是屡建奇功,多次成功救治高龄重症患者。在临床实践中,姜伟洲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提出了气道疾病从肝论治的理论,这一理论不仅丰富了中医诊疗体系,更为众多气道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作为学科带头人,姜伟洲带领肺病一科不断突破,科室先后入选潍坊市中医重点学科、山东省中医重点专科,并顺利通过中国医师协会组织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评审。
  刘晓婷,潍坊市中医院脑病二科(眩晕)主任、副主任中医师、中西医结合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山东省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学科带头人、山东省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山东省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山东省五级师承教育学术继承人。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各类头晕、眩晕疾病,尤其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性偏头痛、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等疾病。   工作19年来,刘晓婷始终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以精湛的中西医诊疗技术为患者服务。刘晓婷先后跟随首都国医名师冯世纶、全国名中医陈宝贵、国医大师王新陆学习。近年来,刘晓婷带领科室以“中西医结合诊疗眩晕病”为专病方向,设立眩晕门诊、眩晕病房等,引进先进诊疗设备,实现了耳石症诊断、复位一体化治疗,前庭功能低、中、高全频段评估,以及虚拟现实前庭康复技术。刘晓婷开展自制剂清肝定眩颗粒的研发,院内率先开展百会穴实按灸等中医特色技术,使患者得到有效治疗。
  徐有国,潍坊市中医院东院区麻醉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中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会委员、潍坊市麻醉学会常务委员。从事麻醉专业30多年,徐有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麻醉、疼痛诊疗和急诊急救复苏经验,擅长小儿、高龄、危重和各种腔镜手术麻醉,近年致力于复杂骨科、疑难外科、急危妇产科等病人的精准麻醉和舒适医疗。   徐有国从事麻醉工作30多年,参与了潍坊市中医院麻醉科的创建。2000年进修回来后,徐有国率先开展了腰硬联合麻醉、双腔气管插管和动静脉穿刺监测等多项麻醉技术。2004年承担医院开展腹腔镜手术的麻醉工作。2011年实施该院第一例甲状腺神经电生理监测术的麻醉。2017年初创建了麻醉二科,积极开展无痛分娩,并成为首批全国无痛分娩试点单位。   2019年筹建医院东院区麻醉科手术室。目前科室年完成手术麻醉1.5万余例,还承担着无痛分娩、无痛胃肠镜和全院急诊急救等工作,同时配合国内外知名专家完成800多例复杂高难度手术麻醉,做好生命“醉”美守护者。
  苏秀贞,潍坊市中医院针推中心主任、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针灸教研室主任、山东省名中医、资深潍坊名医、澄江针灸学派传人、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专业及山东第二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针灸学会副会长。多年致力于针灸临床,独创“振针助力针法”,擅用“改良无痛麦粒化脓灸”,两项目均入选山东省卫健委齐鲁医派中医药特色技术推广项目。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中医的博大精深和人文关怀,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信任中医、受益于中医。   苏秀贞临床善于针药灸结合治疗颈肩腰腿痛、面瘫、中风偏瘫、带状疱疹、失眠、慢性胃炎、卵巢功能低下、头痛、眩晕、亚健康调理等,尤擅岐黄针治疗各种疼痛性、瘫痪性疾病,无痛、快捷、高效。除了自身业务的提高,在教学工作中,她还特别注重言传身教,授业同时更注重传道解惑,多用启发式带教,注重医德培养。她每一次接诊都详细问诊、仔细查体、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她始终坚守中医人的初心和使命,抒写治病救人的大医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