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书屋

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

(2024年10月11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任祥国

  近日,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热播,剧中的绵延雪山、清澈流水、灿烂星空以及淳朴民风,都让人感到幸福平静。它是根据李娟的同名散文改编而来,看了几集,便被深深吸引,又赶紧回头去读李娟的原著,没想到她的书也同样热卖,只能先购一本《阿勒泰的角落》来读。这是我第一次读李娟的文字,读后就被深深打动,如沐清新自然的春风之中,心中满是欢悦,让我难以掩卷。
  《阿勒泰的角落》记录了李娟一家在阿勒泰平凡普通的日常生活。书中除了一家人浓厚的生活气息之外,更能发现李娟与生活的坦然相处。她不发表关于生活的意见,她感受生活。因此,读者看到的是一种生活的姿态,对生活的坦然与欣喜,用自己对世界、对生命的爱拥抱生活。明明住的是四面透风被人遗弃的房子,作者还乐滋滋地想着自己住的是几室几厅的大房子。之后又搬进一间用土块盖起的小房子,也觉得温馨无比。裁缝铺的面积只有10来个平方米,前半截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吃饭,对李娟来说,这样的环境下,墙皮突然掉下一块来,也是被锅里炖的风干牛肉溢出的香气酥下来的。外面的女孩子都不愿意嫁过来的地方,李娟却能在这片土地上自得其乐。
  李娟的散文体现出了阿勒泰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向世人展现了一幅幅不为人知的阿勒泰生活面貌,掀开了阿勒泰游牧生活的一角,让读者对哈萨克牧民的游牧文明有了一些了解。
  在书中,阿勒泰的风景是迷人的。绵延的雪山,在山谷间穿梭流淌的小河,高大神秘的树木,一望无际的青绿草原,都无不让人神往。在《河边洗衣服的时光》里,她写道:夏天真好,太阳明亮又热烈,在这样的阳光下,连阴影都是清晰而强烈的……四周丛林深密。又宽又浅的河水在丛林里流淌,又像是在一个秘密里流淌。这个秘密里充满了寂静和音乐……河心的大石头白白净净、平平坦坦。还有文中对鱼、百灵鸟、各种鲜花和植物的描写,在《深处的那些地方》中对河流及两岸的描写,《秋天》中对牛羊、草地、天空的描写,都让人瞬间就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书中,阿勒泰的民风是淳朴的。作者对书中的一个个故事娓娓道来,她的叙述质朴、明亮、幽默。如在散文《我们的裁缝店》中,有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的一件小花衬衣一直在店里挂着,加工费也就8元钱,可小姑娘的妈妈始终凑不出来。也可能手头不差这点钱,想着反正是自己的东西,迟一天早一天都一样,别人又拿不走。所以也不着急吧。但小姑娘急,天天来看,恋恋不舍,最终还是我们妥协了,让她把衣服拿走了。还有库尔马罕的儿媳妇做裙子时带着3只鸡,用来当加工费,还不让告诉她的公公,这些读来都让人忍俊不禁。《喝酒的人》《叶尔宝拉提一家》《和喀甫娜做朋友》等一篇篇文章都将哈萨克民族淳朴的民风活灵活现地展现给世人,也展现出他们的乐观、坚强。
  在书中,李娟的文字是清新的。比如她特别善用一些表面看起来很清浅的文字,写出特别的效果,又明快、又快乐。清新不俗,无任何雕饰,温暖干净,又博大端庄。李娟在描写动植物时还善用拟人手法,仿佛它们就是人,而没有丝毫“比”和“拟”的痕迹。动植物与人类是同等阶级,不分高低贵贱的思想的体现,是她内心情感的外化。著名作家王安忆对李娟的文字评价为:“有些人的文字你看一百遍也记不住,有些人的文字你看一遍就难以忘怀。”作家刘亮程评价说:“她的文字,若是追根寻源可以找到游牧文学的特色。我能为读到这样的散文感到幸福,因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作家已经很难写出这样的东西了。只有像李娟这样不是作家的山野女孩,做着裁缝,卖着小百货,怀着对生存本能的感激与新奇,一个人面对整个的山野和草原,写出自己不一样的天才般的鲜活文字。她笔下的贫穷、死亡、疾病、灾难,呈现出一种精神,是一种文字的高贵。”
  文学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跨越时空的界限,打动人们的心灵。李娟的散文集催生了阿勒泰旅游的爆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有更多李娟这样的作家,用他们的笔描绘出更多美丽的地方,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我们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