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何赛 通讯员 刘丽丽 徐淑荣)今年以来,在寿光市委教育工委的领导下,寿光现代中学党委充分发挥思政课关键课程作用,在机制建设、师资配置、课程设计、资源整合等方面深化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新方法、新路径,全力打造思政“大课堂”。
巧用“大思政”,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学校秉持“大思政”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深入挖掘并丰富思政课教学形式,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材、课堂及学生思想中。邀请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韦正等多位专家来校举办专题讲座,全力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今年高一新生军训期间,先后邀请兰州大学徐灿教授、青岛科技大学李昉教授、南开大学宫晓利教授、曲阜师范大学王晓明教授等到校开展系列报告会,推动了“思政引领、学术搭台、名家登台”的第二课堂育人实践,为学生们搭建了一个思想交流与碰撞的平台。通过“大思政”理念的创新实践,学生课堂参与度和活跃度明显提高,学校思政课满意度显著提升,思政教育进入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新阶段。
搭建“大课堂”,建设师生思维双向驱动共同体。学校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理念,着力构建教师专业化发展平台,激励广大教师成长为专家型、创新型教师。一方面,发挥思政课名师的示范作用,引领全校教师深入学习新知识、领悟新思想,形成连贯性、统一性的“链条式”育人合力。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模式,在教书育人过程中,使思政教育有机融入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立德树人全过程,着力造就更多思想过硬、成绩优异的拔尖创新人才。一段时间以来,学校通过搭建“思想领航——思维拓展——创新实践”的思政“大课堂”,激发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动能,构建了师生思维双向驱动的成长共同体。
筑牢“大平台”,构建“德育+活动”“德育+学科”的创新教学模式。学校遵循“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思政课建设理念,将学科文化融入课程教学。学校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开辟“耕读劳动实践基地”,让学生全程参与其中,亲身感受“耕读文化”,在耕读之劳中修身立德、开慧明理;精心修缮名人书画室,举办2024年“迎国庆·师生书画获奖作品”展览,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以德育人、以文化育人,推动文化传承;深化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融合,学校标志性建筑“青春励志塔”和升旗仪式上的“国旗下讲话”,都已成为面向全校师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