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版:公益广告

以“精细”为“织线” “绣”出城市美好生活

——我市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2024年12月24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赵金凤
  通讯员 王亚男 刘茜

  “路面特别整洁,城市环境越来越好了!”
  “出门就是口袋公园,真漂亮!”
  “潍坊的中英文对照路牌和双语标识很有国际范儿。”
  “皎皎明月遇到璀璨的音乐喷泉,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音乐与喷泉的完美融合。”
  ……
  一城之美,始于颜值,源于管理。今年以来,市城管局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新实践,不断提升服务质效,坚持从一针一线缝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以“精细”为“织线”,下足“绣花功夫”、拿出过硬举措,切实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推动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全力打造城市精细化管理“潍坊样板”。我市成功入选全国再生水利用重点城市,参编全国城管驿站建设标准,作为全国唯一地级市在全国建制镇污水垃圾治理工作推进现场会上作交流发言,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连续五年全省第一。
加快公园城市建设  打造城市特色景观
  虽然是冬日,但在高新区一处口袋公园,欢声笑语不断,现场一派热闹景象。市民不约而同地聚到一起,在这里休闲娱乐。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一出门就是公园,可以在这里锻炼身体、跳舞唱歌,很惬意。”
  我市千姿百态的口袋公园是家门口的“诗与远方”;在路边,随处可见的休闲座椅让市民坐享稳稳的幸福;街头,各类儿童游玩设施让孩子们乐在其中……“小而美”的口袋公园提升了城市颜值,真正实现了推窗见绿、出门见景。
  小公园彰显大民生。今年以来,我市开展增绿添景,深入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全市新改建口袋公园51处、打造城市绿道30.2公里,增设景观汀步5.6公里,更新道路绿化15处。强化养护管理,全市完成“疏绿透美”36处,清理死树4762株、枯枝4.58万处、树木栓挂3200余处,完成障碍性遮挡修剪3601处,拆除扶撑架8498处,整治“超高土”241.46公里,改造树根拱起地面树木1749棵,推动园林绿化品质有力提升。积极巩固建设成果,变“增绿”为“常绿”,增强为民服务能力,将口袋公园打造成我市绿色发展新名片,让群众更好感受城市发展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
  “我几乎每天都来这里散步、读书,市图书馆植物园分馆环境优雅静谧,抬头赏湖光粼粼,低头品书香袅袅,出门可泛舟湖上,与植物园内自然景观相映成趣。”近日,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她退休后,来植物园成了她生活中最惬意的事情。
  市图书馆植物园分馆位于潍坊植物园原游客服务中心处,是潍坊市首座建在公园里的“超然书房”。书房创新打造了“图书馆+公园”的运作模式,引进市图书馆图书5500余册,室内布置古色古香,别有一番书香韵味。植物园分馆还接入了市图书馆自动化业务管理系统,实现了与市馆和市区其他“超然书房”通借通还。书房除配备适合成人、少年儿童阅读的图书外,还配套有书桌、座椅、饮水机等便民设施,提供自助借还、信用借阅、免押办证、读者自修等服务,打通了市民阅读服务“最后一公里”。我市完善城市服务功能,积极挖掘利用“两园三河”(人民公园、植物园,白浪河、虞河、张面河)空间资源,落地运营城市书房等项目,满足了市民群众多样化需求。
  在东风东街以北的虞河景区内,我市今年新增设了两台乒乓球桌,市民们在这里尽享运动乐趣。今年以来,我市积极统筹推进“公园+”行动,城区公园、景区、广场里的各类体育健身器材不断“上新”,在公园景区内增设乒乓球台75个、健身设施71个,新开放共享公园绿地31处,为公益活动提供公园绿地场所120处,让更多市民可以更便捷地享受到健身运动带来的幸福感。
  市人民广场音乐喷泉以“风筝”为主题设计,占地2.4万平方米,是全国占地面积最大的旱地喷泉,自2003年建成以来,成为潍坊市区标志性“打卡点”,在许多市民心中留下了难忘记忆。国庆假期前,我市提前完成市人民广场喷泉维修,重现城区经典“打卡地”。《云宫迅音》《天地龙鳞》《万疆》……10月1日,国庆假期首日,市人民广场音乐喷泉“唱”着市民票选的歌曲正式回归,首日即安排上午、下午、晚上三场表演,现场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强化示范整治提升  精塑亮丽城乡环境
  “胜利街(北海路-潍州路)已华丽变身,成为‘段段有主题、处处有变化、一路有美景’的景观大道。北海路至新华路的月季长廊更是如诗如画,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对于城市道路的变化,市民李华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幸福感大大提升。
  全要素示范路(街)建设是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务实举措。市城管局深知其重要性,率先迈出坚实步伐,开启道路“改、建、管”一体化的创新征程,全力打造全要素示范路(街),全方位提升路街管理运营的精细化水平。今年以来,我市完成32条全要素示范路(街)建设,清理乱贴乱挂、广告牌匾等6136处,安装空调外机罩1696个,清洗建筑外墙1.51万平方米。高标准推进健康东街路域环境整治,清理垃圾2万余立方米,增设景观墙绘31处。加大环境整治提升,协调推进中心城区七河(白浪河、虞河、张面河、浞河、小于河、麻沟河、白沙河)提升,深入整治沿河景观,新增便民休闲设施和主题特色元素,打造了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水空间。组织开展城市市容提升行动,全市整治户外广告1180处、门店招牌3146处,中心城区完成光缆入地53处,规范建筑围挡224处。推进垃圾分类晋档,加大分类设施建设,新改建分类房(亭)613个,新建垃圾分类小区260个、村居426个。在住房城乡建设部考核中,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入成效较好行列。
  今年,市人民广场“上新”一座人民城市驿站,成为许多市民休闲的“打卡点”。在这里,市民不仅能接水、休息、热饭,还能阅读、充电,驿站还配备了自动体外除颤器,进一步丰富了广场的服务功能。
  群众幸福是城市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渴了能喝水、热了能纳凉、冷了能取暖、累了能歇脚,这微不足道的需求,却事关市民、户外劳动者最直接的生活体验。市城管局以人民城市驿站、环卫爱心驿站为载体,打造市民想得起、找得到、用得上的温馨港湾。今年,我市加快环卫设施改造,精心打造人民城市驿站102座,推动环卫设施功能完善、品质升级,改造提升果皮箱1997个、“品质公厕”183座。
做大市政公用保障  优化完善城市功能
  城市设施是城市运行的基础保障,市城管局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引擎,下足“绣花功夫”,着力解决城市管理中的民生难题,让城市管理更具温度与情怀。
  今年以来,市城管局会同市行政审批、发改、工信等12个部门单位、17个县市区(市属开发区)和全市87家相关市政公用企业,通过改革引领和数字赋能推动模式创新,认真落实26项重点任务,贯通四方责任主体,打通线上线下办事堵点,聚力将水电气暖网等报装业务整合成“一件事”,在市、县两级18个政务服务大厅和526个专营单位营业厅,构建了全市水电气暖网等联合报装全链条联合服务模式,助力优化全市营商环境。
  “今年暖气特别足,一进屋就感觉热乎乎的。”12月20日,家住奎文区的董先生告诉记者,城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入户走访,对居民反映的问题积极予以解决,确保居民温暖过冬,让他非常感动。
  供暖保供,连着百姓冷暖,是测量城市人文关怀的“温度计”。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城管局坚持“一季供暖、全年准备”,聚力夯实供热运行保障,扎实开展供热设施“冬病夏治”,不断提升供热服务质量,让城区供热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提升了城市供热品质。全市新增供热能力199兆瓦,推动总供热能力达到8895兆瓦;中心城区新建高温水管道16条、长度11公里,改造35个小区、1.3万户老旧供热设施,热源热网保障更加充足;开展供热设施“冬病夏治”,完成全部热源机组锅炉、2188公里热网、3886座换热站“体检”。中心城区供热系统11月9日低温试运行,11月14日正式达标供热。
  此外,我市加强城市供水保障,完成白浪河水厂、眉村净水厂改造工程,彻底解决了季节性水质异味问题。全市改造完成老旧供水管网34.9公里,有效降低了管网漏损。坚持节水优先,我市成功入选全国再生水利用重点城市,顺利通过第四轮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查。
  城市地下管线涉及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讯、广播电视、工业、管廊等类别,是城市安全稳定运行和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今年以来,我市中心城区共建成地下管线73.68公里,推动城市“里子”“面子”实现双提升。市城管局聚焦工程建设“共同体”意识,积极协调地下管线各行业主管部门,依据管线综合规划、管线专项规划和管线运维实际,制定行业管线年度建设计划,以有建设需求、具备施工条件、年度可实施为基本要件,以中心城区规划、道路河道公共区域为统计范围,经过反复筛选比对,最终将22家管线权属运营单位的106个建设项目纳入2024年度地下管线综合建设计划。
  一处破损路面、一块松动的人行道板、一个不起眼的地钉,看似微小,实则关系到群众出行安全。我市更新改造市政设施,完成6条道路“两块板”改造,增设中央绿化隔离带,提升了道路景观效果和通行安全性。加大道路设施改造提升,全市改造直角出入口19处,完成路牙石以上停车位花岗岩板路面改造41处,清理遗留地钉136处,整改人行道面板1.3万平方米、车行道2.3万平方米、挡车柱426根;中心城区新建道路出租车港湾站8处,规范提升公共空间中英文对照路牌和双语标识18处。
规范城管执法行为  提升为民服务质效
  “儿女不在身边,我们去水气暖营业厅办理一些业务也不方便。这回城管服务送到社区,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按照市城管局相关工作部署,9月20日,我市各级城市管理部门同步深入210余个社区(小区),协同组织开展新一期“城市管理进社区”“开放日”活动,深入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推动城管执法力量下沉、为民服务关口前移,全面提升为民服务质效和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
  活动中,城管执法部门协同组织市政公用、园林环卫等城市管理领域各部门、企业1300多人同步深入社区(小区)开展现场办公、普法宣传、问题征集等活动,现场接待到访群众3200多人,收集意见建议249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300多份,现场协调解决僵尸车乱停放、社区商户占道经营、小区排污管道经常堵塞等社区城市管理问题342件,真正把实事好事办到了群众家门口、心坎上。部分县市还组织开展了联合执法行动,对餐饮店铺安全用气、小区私搭乱建等问题进行了集中整治,取得明显工作成效。
  今年以来,我市积极规范城管执法行为,严格落实城管基层执法队伍建设标准,组织召开全市城管执法业务培训暨执法案卷评查活动,深入推行“721工作法”,强化“首违不罚”等包容审慎监管,累计发出免罚告知承诺书859件,免罚金额11.68万元。强化重点领域执法,加强建筑垃圾运输监管,组织全市127家企业、1810辆车辆全部纳入运管服平台监管,推动密闭运输、定位系统安装率达100%。强化渣土运输打非治违,及时查处密闭不严、带泥上路等违法案件336起。
  紧抓安全环保工作,守牢行业发展底线。深入开展燃气安全整治,组织开展燃气安全“起底式”排查,累计排查整改隐患3314个。实施老旧小区供气设施改造,完成立管改造3.6万户,更换燃气表及加装报警器32万户。在全省首创燃气企业诊断评估,实施分类分级监管,提升了燃气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组织开展液化气灌装站整合,推动液化气灌装站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强化“两清零、一提标”攻坚,组织县市改造完成雨污合流管网44.98公里、住宅小区119个,加快推进剩余改造任务,力争尽快实现清零。建立城市黑臭水体有奖举报制度,采取卫星遥感“天上看”、现场暗访“地上查”等方式,确保“动态清零”。在潍城、安丘建成2处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8万立方米/日,全市90%以上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到准Ⅳ类标准。扎实做好城市防汛工作,加强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实施15个城市排水防涝项目。全市城管系统累计出动巡查抢险人员4.28万人次、排涝设备401台次,有效防范强降雨过程19轮。
  城市管理让生活更美好。市城管局将市民对美好城市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落脚点,不断探索创新城市管理模式,让城市焕发出精致之美,让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为建设实力强品质优生活美的更好潍坊提供坚强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