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版:公益广告

医技精湛、医德高尚,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科—

传承岐黄之术,将传统医学植根心手之间

(2024年12月24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常方方 通讯员 高有鑫
  一缕药香跨越古今,一枚银针联通中西,一株小草造福世界。从“中华瑰宝”到济世良方,中医药学传承千年智慧,根深叶茂。在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科,医生们扎根一线,让古老的中医药学历久弥新,他们不断学习、精益求精,以医术为舟,以爱心为帆,只为造福更多患者。
  一面面锦旗
  是感谢更是鼓励

  12月11日,家住高新区的张女士来到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科,为医护人员送上一面锦旗。原来,张女士因为腰部疼痛四处求医,多家医院都告知她需要手术。“当时痛得走路都困难,但想到要手术我就很紧张,想保守治疗。”张女士说,后来慕名来到了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科,医生给出了治疗方案,可以通过平衡针刀疗法解决顽固性腰疼。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张女士的腰疼明显改善,生活不再受影响。在治疗过程中,张女士对医生精湛的医术很是佩服,而医生的服务态度更让她感动。“这里的医生医技精湛、医德高尚,医护人员都特别热情、特别暖心,一口一个‘大姨’叫着,还总是宽慰我不要担心,一定能好起来的。”张女士说。
  大医精诚,医者仁心。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王海霞经常跟团队的医生们说,医生不仅要技术好,能为患者解除病痛,还要学会换位思考,体现人文关怀。这个科室收到的一面面锦旗和感谢信,对医生们而言是感谢更是鼓励,有了患者的认可,他们也更有动力。
  “患者是医生最好的老师,他们帮我们把理论知识变成临床本领。”在王海霞看来,作为临床医生,每周诊治的几百个患者中,有很多需要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这样计算一下,每天可能有上千名患者在使用她开的药方,作为一个每天能影响上千人生命质量的人,没有理由不努力、不学习、不进步。他们在服务好患者的同时,都在见缝插针地看书学习,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力求更好地为患者解决问题。
  患者慕名前来
  诊治后重获健康

  今年35岁家住临沂市的王女士,婚后十年一直未能怀孕,辗转多家医院治疗,均以失败告终。后来她听说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科,对各种病症都很有研究,在家人的陪伴下,她找到了王海霞主任。经过检查,王海霞发现王女士是因为宫寒导致的不孕,对她进行了传统针灸治疗。让王女士欣喜的是,一段时间过后她终于怀孕,并且检查一切正常。
  像王女士一样,身体多年存在问题,最终在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科解决病痛的患者有很多。65岁的李先生因为脑血栓后遗症引发语言障碍、肢体活动不利,在中医科经过脑腑同治法治疗后,最终完全康复。康复后的李先生紧紧握住医生的手再三表示感谢,他说本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后半生需要老伴、子女照顾,没想到经过中医治疗,能够重获健康。
  从整体上把握人体,从全身上下表里内外诊查病情,这就是中医思维的特点。王海霞表示,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把人看成一个整体,把人和自然界及社会看成一个整体,把整体观念贯穿到中医诊病治病养生康复的全过程。他们在临床上经常遇到这样的患者,头晕、耳鸣、视力下降、心慌失眠、胸闷憋气、胃胀便秘、月经不调,从头到脚,全身都是病,又不知道该从哪里治起,这恰恰是中医擅长的。在中医看来,导致这么多症状的原因,也就是病根可能就是一个,找到病根就能药到病除。
  中医科是大综合、小专科,是一级科室,分别有针灸推拿门诊、中医妇科、儿科、内科、中医眼科、中医护理门诊。中医特色诊疗项目很多,如电针、火针、浮针、岐黄针、推拿、整脊、脐灸、督灸、温通罐等,都是中医的特色疗法。
  传承中医护理文化
  做有温度的护理人

  “志于护,据于爱,匠于心,精于艺”。中医科护理团队专业化、特色化、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不断提升患者的获得感,增强护士的责任感和创新意识,体现护士的专业价值,形成专科护理品牌效应。
  中医科的中医护理,承千年智慧,不仅着眼于身体的不适,更注重整体的平衡与调养。以传统中医理论为基石,中医护理通过望、闻、问、切深入洞察病人的身体状态。经过不断地实践与创新结合,中医科护理团队逐渐形成自己的专长与特色,擅长运用督灸、脐灸、艾条灸、拔罐、温通罐、耳穴压豆、穴位贴敷等中医适宜技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护理方案。
  《本草纲目》序:“夫医之为道,君子用之以卫生,而推之以济世,故称仁术。”中医护理不仅是一种技术操作,更是一种心灵的交流与沟通。中医科护理团队积极参与健康讲座和社区健康教育,推广中医特色疗法;在端午节、三伏天等时间节点为住院病人进行中医知识普及、免费发放宣传手册、赠送自制艾灸香包等活动,获得广泛好评。患者的每一封表扬信、每一面锦旗让中医科团队深感自豪和满足,让他们更加坚定了对中医适宜技术的信心和热爱。
  中医科护士长王金荣表示,在工作中他们不断积累经验,深刻领悟中医“治未病”的核心理念,更加专注中医护理技术的探索与应用,希望通过中医护理,让更多人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弘扬中医文化
  护航百姓健康

  大医精诚修己身,岐黄薪火代传承。作为国家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科经过几十年、几代人的努力,走出一条适应时代发展的“小专科,大全科,防病治病康复一体化”的发展路子。
  下一步,科室将继续推进小专科建设,在现有中医血液病、针灸推拿2个优势专业基础上,继续传承创新中医药新疗法、新技术、新方案,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努力打造更多优势专业,争取创建国家级重点专科和学科。响应国家号召,加强中西医协同合作,紧密结合医院的发展重点和优势专科专病,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加强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形成特色和专长的同时,将中医药服务拓展参与到医院其他临床科室,把与之相适应、疗效显著、操作简便、患者乐于接受的中医适宜技术整合到各科室。开展辨证施护,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专病护理常规,让更多患者受益。积极参与科普活动、义诊活动和科普视频制作,大力推广中医文化。
  在未来的护理发展道路上,中医科护理团队将继续努力学习、自强不息,以“一切为了病人”为工作目标,营造“团结友爱,和谐向上”工作氛围,打造“求实奋进,传承创新”的优质服务团队,践行“心中有爱,眼里有光,与爱同行”的护理服务誓言,做有温度的护理人。
  王海霞表示,科室想要发展需要年轻中医加入,年轻中医既要懂医也得懂药,既要懂中医传统理论也要具备扎实的现代医学理论。中医传统理论是一座宝库,如何在宝库中挖掘宝藏,是他们要继续思考的课题。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中医科团队将继续团结合作,不断追求“无我无为”的境界、发扬“守正创新”精神,吸引更多优秀的中医人才加入,看好病、讲好课,为医科大学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更多患者解除病痛、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