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潍坊市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

——2025年1月12日在潍坊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潍坊市财政局

(2025年01月22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
  (一)预算收支情况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9.6亿元,完成预算的100.1%(调整预算,下同),增长1.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02亿元,完成预算的101.2%,增长1.4%。市级(含市属开发区,下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7.4亿元,完成预算的99.4%,增长2.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1.4亿元,完成预算的101.6%,下降1.8%。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3亿元,完成预算的97.3%,增长2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7.1亿元,完成预算的104.1%,增长2.3%。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577亿元,完成预算的101.1%,增长17.5%;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888.3亿元,完成预算的100.3%,增长21%。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93.7亿元,完成预算的100.5%,下降18.2%;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59.1亿元,完成预算的99.3%,下降16.7%。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6.9亿元,完成预算的111.1%,下降4.1%;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7.2亿元,完成预算的107.9%,下降4.5%。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4亿元,完成预算的107.1%,增长59.9%;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6亿元,完成预算的93.2%,增长3%。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6亿元,完成预算的116.1%,增长9.8%;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亿元,完成预算的93.8%,增长18.8%。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6亿元,完成预算的115.7%,增长9.4%;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亿元,完成预算的99.4%,增长19.6%。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385亿元,完成预算的103.3%,增长10.7%;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351.2亿元,完成预算的99.7%,增长7.8%。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225亿元,完成预算的102.6%,增长3.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215.9亿元,完成预算的99.7%,增长5.6%。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216.8亿元,完成预算的102.4%,增长3.2%;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209.9亿元,完成预算的99.3%,增长5.4%。
  (二)落实市人大决议有关情况
  一是立足增进福祉优化支出,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高。全市民生支出占比82.3%,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连续9年超过80%。财政支持的展会节会论坛活动压减80%,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下降9.3%。足额保障青银高速市区段免费通行等10件民生实事落地。支持打通鸢飞路、月河路等5条未贯通道路。支持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8亿元,带动就业1.4万人。教育支出占比连续20年全省领先,保障中小学幼儿园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全面完成。落实民生提标政策,发放资金16.2亿元,支持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等连续8年提标,惠及32.4万人;发放资金44.3亿元,支持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连续5年提标,惠及180万人;发放资金41.6亿元,支持居民医疗补助连续10年提标,惠及600万人。
  二是围绕产业升级加强协同,政策组合效应持续放大。1-11月税费优惠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132.6亿元。全省率先构建财金协同支持乡村振兴“1+7”政策体系,撬动308.7亿元金融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推出财政资金股权投资政策2.0,全市基金规模达1677亿元;政策性担保在保余额409.8亿元,新增应急转贷业务485亿元,保持全省“两个第一”;财政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新增“一站式”融资266亿元,同比增长43%。用好财政奖补、政府采购等政策工具,落实奖补资金2.8亿元,激励企业创新发展、产业集群发展;政府采购授予中小企业合同金额34.7亿元,占全市政府采购的91.5%。争取我市成为全国首批20个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试点城市之一,获批中央资金3亿元;争取“五好两宜”和美乡村建设等国家和省级乡村振兴领域试点15个,获得上级资金支持5.4亿元。全市新增上市企业1家、全省4家,通过私募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发行债券95只,募集资金548亿元、增长27.2%。
  三是聚力项目建设争取资源,支撑发展能力持续增强。获批新增政府专项债券319.8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26.3亿元,增发国债12.7亿元。争取清洁取暖、海绵城市中央补助2.7亿元,带动市级投入0.8亿元,推动完成海绵城市改造项目303个、农村清洁取暖改造39.6万户。综合运用中央车辆购置税、政府还贷二级公路取消收费后补助以及成品油税费改革资金等多种渠道,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8.6亿元,带动地方投资5亿元,支持普通国道、省道建设养护。
  四是紧盯风险防控综合施策,安全发展根基持续夯实。用足用好隐性债务置换债券,落地国家开发银行国内首单“统贷统还”置换业务,大力盘活资产资源,深化与金融机构对接合作,推动债务结构持续优化、融资成本继续降低、市场信心不断恢复。全力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严格落实既定化债举措,强化预算约束,加强监管问责,坚决防止新增隐性债务。全力化解地方金融风险,开展打击非法集资专项行动,推动地方金融组织规范整治,守牢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
  五是聚焦提质增效改革创新,管理治理效能持续提升。坚持“三保”支出在预算编列中的优先顺序,推进工资专户和民生专户改革试点,加强动态监测,兜牢兜实“三保”底线。出台加强预算绩效管理16条具体措施,全省率先建立内部协同机制。健全涉税信息交换和共享机制,深化“以数控税”“以地控税”,进一步提升税收管理的规范性和精准性。创新“零基评审”模式,全市评审项目149.8亿元,审减率11.3%。建立“以存引贷”专户资金存储机制,加快推进罚没物品公物仓集中管理试点,全面启动非税收入电子缴库改革,全省首批开展行政事业单位数据资产管理试点,推行惠民惠农补贴资金使用社保卡“一卡统发”,创新代理记账行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机制。
  二、2025年预算编制草案
  (一)财政工作和预算安排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一七五一”思路目标和任务举措,按照“六个更加”“十一个新跃升”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推动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打好“组合拳”,赋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强化财政资源科学统筹、合理调配,增强重大战略财力保障;坚持过紧日子,优化支出结构,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推进财政管理法治化、科学化、规范化,提升财政治理效能、防控财政运行风险,为加快建设实力强品质优生活美的更好潍坊作出财政贡献。
  (二)预算编制原则
  在具体预算安排上,坚持和把握以下原则:一是稳中求进,以进促稳。二是量入为出,精准保障。三是先立后破,分类施策。四是统筹兼顾,平衡持续。
  (三)2025年预算草案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建议2025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完成638.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920亿元,增长2%。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566.5亿元,下降1.8%;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638.9亿元,下降28.1%。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14.2亿元,增长2%;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2.7亿元,增长2.6%。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安排387.6亿元,增长0.7%;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安排369.6亿元,增长5.3%。
  (四)市本级重点支出安排情况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财力(不含上级转移支付),加统筹部分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专户管理资金等,共需筹集197.7亿元安排各类支出。
  ——教育方面22.8亿元,占11.5%。
  ——文化体育方面4.3亿元,占2.2%。
  ——医疗卫生方面16.4亿元,占8.3%。
  ——社会保障和就业方面29.5亿元,占14.9%。
  ——高质量发展方面32.8亿元,占16.6%。
  ——支农惠农和乡村振兴方面9.4亿元,占4.7%。
  ——生态环保方面12亿元,占6.1%。
  ——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和维护方面18.3亿元,占9.3%。
  ——其他方面49.2亿元,占24.9%。
  ——预备费3亿元,占1.5%。
  三、预算执行保障措施
  (一)抓紧抓实聚财增收,在财源建设上唯实惟先。坚持把壮大综合财力作为一项根本性工作来抓,全面加强财源建设,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财政收入“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二)抓严抓细支出管理,在提升效益上精益求精。坚持“紧日子保基本、调结构保战略”,从严从紧把牢支出“总开关”,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花在紧要处。
  (三)抓深抓活机制改革,在治理效能上创新突破。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管理要效益,全面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健全预算制度、健全税收制度、完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等重要部署,加快财政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升财政治理效能。
  (四)抓牢抓稳风险防控,在兜牢底线上夯基筑垒。坚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不断提高风险预判和应变能力,持续用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坚决守牢安全发展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