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伟
通讯员 黄健 高业凯 文/图
公共资源项目交易是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潍坊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五项能力提升”为主线,在数字交易、服务升级、内控管理和跨域协作等方面多点开花,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创新,全力打造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优质营商环境,助推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今年前两个月,全市共完成公共资源交易项目551个,项目成交总额58.72亿元,有效节约资金0.86亿元。
试点先行 创新引领新突破
我市深入推动公共资源交易融入全省发展大局,承接4项省级试点任务,公共资源数字化交易、农村集体产权等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为实现全市项目交易“加速跑”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据了解,在“一照通投”、建筑信息模型(BIM)智能评标评审系统应用、评标专家评审项目关联预警数据模型应用等全省试点工作中,我市发挥了关键作用。特别是在推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规范化发展方面,潍坊市结合试点工作要求,组织打造形成了“一套制度促运行”“部门联合齐发力”“内外监督双保险”的规范化交易模式,以点带面推动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快速发展,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项目“全覆盖”,促进了农村资源的合理流转和优化配置,增加了农民收入,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相关典型做法获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批示肯定。
利企便民 服务升级添活力
聚焦市场主体在交易过程中的痛点难点,我市创新推出公共资源进场交易登记“一件事”服务,整合环节、压减材料,实现“容缺受理”“限时办结”,1422个项目实现了“一网通办”,全流程进行电子招标投标,企业无需再为繁琐的投标手续而烦恼,办事效率大幅提升,以高效便捷的服务激活公共资源交易“一池春水”,全面提升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不仅如此,投标保证金退付流程也得到极大简化,实现了保证金“自动退付”“线上查询”。去年全市高效退付保证金1289笔,系统自动退付功能覆盖率达100%,大大缩短了企业的资金回笼周期,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此举得到市场主体的广泛好评。工程建设领域招标投标保证金“担保缴纳、智慧服务、极速退还”模式改革成为潍坊市10件民生实事之一。
规范提标 内控管理建体系
为推动公共资源交易见证服务行为更加规范,我市研究制定《公共资源交易见证服务行为负面清单》,同时全面排查廉政风险点,梳理出38项潜在风险并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为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市场营造了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增强了市场主体对交易活动的信心。
此外,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研究印发《分中心业务工作指导细则》,系统制定5类26项具体指导内容,助力各分中心标准化、数字化、智慧化建设,促进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规范、高效、健康运行。
跨域协作 资源共享开新局
为积极拓展跨区域合作,潍坊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还大力推进远程评标工作,与沿黄流域、西藏日喀则等地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合作以来,与这些地区合作的项目数量达到69个,交易额总计62.1亿元。这一系列合作项目的开展,不仅促进了区域间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也为不同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发展搭建了重要桥梁。
此外,“工位制评标”作为远程协作评标的创新模式,对有效整合各地评标专家资源、提高评标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我市深入开展“工位制评标”工作,为公共资源交易的高效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跨区域协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全国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跨域合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