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可上天,“机器人”也不例外

(2025年04月10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隋炜凤 文/图
  今年央视春晚上,一群会跳舞的机器人成为看点,潍坊工美风筝有限公司的风筝艺人们以此为灵感,将传统风筝制作工艺与前沿科技深度融合,创作了一款“机器人风筝”,将亮相第42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暨2025潍坊风筝嘉年华。
  去年,由潍坊工美风筝有限公司制作的长达百米“中欧班列”风筝,就曾在风筝会上火爆“出圈”,他们今年新制作的风筝有什么亮点?4月9日,记者带着期待走进这家公司。在公司产品展示空间,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风筝,它们题材广泛、造型各异。风筝艺人们正在忙着扎制风筝,迎接即将到来的风筝盛会。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款“机器人风筝”是一组串式风筝,前部高达1.7米,放飞后可延展至180米。风筝上的机器人部分,采用金属质感的涂层布料,模仿机器人外观的材质效果,同时造型设计上巧妙地加入了风筝要素,机器人左手拿着潍坊龙头蜈蚣风筝,右手拿着放飞风筝的线轴,整个风筝既传承了东方传统工艺的神韵,又展现出强烈的现代科技感。
  “风筝线轴和龙头的眼睛不仅可以灵活转动,机器人的关节部位也可以活动,在空中放飞时机器人会呈现走路的状态。”公司负责人刘帆是“机器人风筝”的主要设计者,她向记者介绍,“机器人风筝”由公司的风筝艺人用一个半月精心制作而成。风筝艺人们采用“立体扎糊法”,将竹骨巧妙交织、组合,在扎制过程中,精确把控每一处关节的连接角度、每一根竹条的走向弧度,力求让机器人的形象在风筝上“活灵活现”。
  在潍坊工美风筝技艺工坊,风筝制作者李松正在串起“机器人风筝”的腰身。李松介绍,全部腰身由60个圆片风筝组成,每个小圆片风筝上都是科技感十足的机器人画面,机器人身上还特别设计了“潍坊”二字和潍坊国际风筝会的会徽图案。
  “‘机器人风筝’在潍坊国际风筝会的放飞现场翱翔,不仅让全世界了解潍坊传统文化和非遗风筝扎制技艺,还能通过风筝展示我国现代科技产品。”刘帆认为,将机器人的形象融入传统风筝制作,不仅是潍坊风筝艺人的一次尝试,也是传统风筝技艺不断创新发展的有力见证。
  图①:“机器人风筝”前部部分。
  图②:风筝艺人在组装“机器人风筝”。